文章 选自南方周末报

南方 周未记者刘悠翔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未》从创刊至2004年已发行超过 1000期。据称曾是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周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30万份。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南方周未》从创刊至2004年已发行超过 1000期。据称曾是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周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30万份。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传阅率高、影响广泛、公信力强的新闻周报,橙光站内的现实题材作品,凭借新颖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得到了南方周末的热切关注。最终,南方周未报在上周四的文化版块对橙光站内的优质现实题材作品进行了独家长篇报道,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让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作品获得了怎样的点赞呢?

对于遭受电击治疗的许多孩子来说,据此改编游戏是最有力的反击。

1“你是自愿留下来继续治疗的吗?”

电光噼啪闪过,你被绑在13号治疗室,太阳穴疼得灼心。“知道错了吗?”一个穿白大褂的中年男人问。

大家叫他杨教授,网戒中心的负负责人。你被家人送到这里治疗“网瘾”,正在遭受电击(杨教授所谓的“行为矫正治疗”)。

刚才刘医生让大家写日志,你写的是《网戒中心,迟早要完》:“在这里呆了六个月,我受尽折磨……”

电击后,重写日志,你从系统提供的三个题目里选择了《告别网瘾,早日出院》,写完后信心满满地交给刘医生。“早日出院?”李医生眉毛一挑,面无表情地说,“安排治疗。”

再次电击。

你又写了第三篇日志《告别网瘾,重塑自我》:“是杨叔让我重获新生……”日志过关了,折磨你的日子还在继续。

还好,这些只是游戏《篱笆庄秘闻》里的剧情。

剧情改编自真实案件,现实中的杨教授,也以电击等极端方式“治疗”网瘾,2009年曾受到央视等媒体的轮番报道和质疑。2016年8月,游戏作者猫耳朵看到一篇两万字长文,那是一位网友自述在网戒中心的经历。猫耳朵这才知道,七年来,杨教授的电击治疗从未停止。

游戏圈炸开了锅,讨论这件事可以改编成什么游戏。对遭受电击治疗的许多孩子来说,据此改编游戏是最有利的反击——他们当初正是因为玩游戏,被家长送去治疗网瘾的。

一个月后,猫耳朵的改编游戏上线了,她将之命名为“篱笆庄秘闻”,而不是“逃离网戒所”。“游戏虽然取材于现实,但也经过了艺术加工,”猫耳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它想说的很多,并不是单纯是讲逃离网戒所。”

这是目前同类题材最成功的游戏改编。2017年7月,《篱笆庄秘闻》将登陆英语世界。在世界最大的数字游戏贩售平台 Steam的候选游戏社区“青睐之光”,这款中国游戏凭一则中文版预告片和英文简介嬴得了众多游戏迷的选票,成功入选。

“我喜欢这个,它来自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位巴西女网友留言。多位资深游戏作者告诉南方周未记者,现实题材游戏在英语世界并不多见。如果这位巴西网友会中文,她还能在中国的游戏网站上体验校园霸凌、大学生裸贷、儿童拐卖和职业乞丐等虚拟现实。

2 猝不及防,钱没了

文小楼创作现实题材游戏《真实幻象》,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当时,她已经做了几款高人气游戏。浏览游戏评论时,文小楼偶尔会看到一些招兼职打字员的小广告。最初,她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她听说这些招兼职的都是骗子。兼职打字员诈骗由来已久,由于“没什么爆点和亮点”,相关新闻报道并不多。文小楼决定就此做出一款游戏。

在游戏里,女大学生田真(谐音“天真”)自杀身亡,起因正是打字员兼职骗局。田真加入一个打字员兼职群,交了押金后,对方迟迟不派打字任务只是让她转发兼职信息。意识到上当时,田真已经损失了几百块。

有网友向田真推荐了“正规的”打字兼职公司。这次不用交押金,公司还派了任务,田真做完活儿,马上拿到报酬。于是她与公司签长期合同,填写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和一个手机验证码。这时,田真收到银行短信,她的九干多元存款已经归零。

猝不及防。

许多玩家留言,大呼后怕。

后来,游戏网站管理员为了屏蔽这类诈骗信息,把“打字员”设为评论区敏感词。玩家们讨论时,也只能以拼音代替。

游戏中,田真为了填补资金,选择了裸货——这也来自真实案例,一些女大学生以自拍裸照作为抵押物来贷款。与田真不同的是,她们大多是因为超前消费,无力偿还。而助长这些大学生消费欲望的,是大大小小的校园网络贷款公司。

在游戏的一条支线里,文小楼让玩家当老板,经营校园网贷公司。面对同行竞争,玩家的公司率先雇用大学生放贷催款,迅速占领市场,嬴得了巨额融资。然而,借钱的学生消费欲望太强,还不上款,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为了弥补亏损,玩家只能把摊子越铺越大,以便拉来更多融资,饮鸩止渴,最终公司崩盘。

还不上裸贷的田真跳楼自杀。

游戏《真实幻象》中,玩家的主任务线,是以女实习记者季哲的身份,来调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部门日常派给季哲的选题,被骨干记者辛文调侃为笑话”:《三人投入18万造出16万假币,为安全考虑只造一元硬币》《曹操墓发现小孩尸骨,专家说是小时候的曹操》。

全职做游戏之前,文小楼曾在几家报社做过实习记者,“就是报道一些很琐碎的事件,比如某居民房外的树上长了马蜂窝,弄不掉……”

游戏开头,季哲被派去采访北国大学的校园偷拍事件。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升级,季哲步步跟进,终于报道了一系列重磅新闻,并成功转正。“其实现实生活中我很怂的,不是季哲那样充满热血的人。”

3 校园霸凌,未必因为“不合群”

文字冒硷类游戏《暗访笔记》,主角也是一名社会新闻记者,玩家跟随他的视角,可以探访职业乞丐、酒托和黑工群体的內幕。

这款游戏影响了玩家黑维素,她是留学英国的金融系本科生,2016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游戏,处女作《指缝阳光》就是现实题材:“反正也不指望这个作品赚钱,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

黑维素平时很喜欢社会现实题的影片,比如韩国的《素媛》《熔炉》《韩公主》。她很关注这类电影所产生的力量。黑维素对南方周未记者说,“《素媛》上映后,家长们可能更愿意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更注意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熔炉》上映后,韩国大法院指出现行的韩国法律对性侵的量刑标准偏低,应当車新讨论制定。

黑维素选择的游戏题材,是校园霸凌。收集案例时,她刻意回避了新闻报道,“新闻属于比较极端的个案,因为罕见才会被报道。”黑维素在网上找到那些受害者的自述帖,然后向作者了解凊况。

黑维素发现,一个人容易受到校园霸凌,与其性别、年龄和家庭条件关系不大。她归纳出了四类特征:不懂拒绝的烂好人、人际关系疏离、没有明显的闪光点、得罪了小团体的核心人物。黑维素相应地设计了四个游戏角色,让玩家了解这些角色的困境和自救之道。

黑维素平时爱看各种网络小说,写游戏时,她借用修仙小说的常用概念:练技能。女主角小琴读小学一年级,经常受欺负。同学们抢走她的笔,急得她直跺脚,触发技能“呆板无趣”。此后,小琴遭恶作剧时一脸麻木,让捉弄她的同学自感无聊。

“游戏中的‘技能’,其实是我总结的校暴受害者的共同特征。我描写女主习得这些技能,是为了探讨受害者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黑维素认为,“肯定是这样做有某种好处,或者某种激励,他们才会变成这样的。”

进入初中,小琴的“技能”开始反噬自身。“呆板无趣”的副作用是“不善表达和交流”,小琴被新班集体冷落,变成边绿人,受到新型霸凌——关系霸凌。意识到这一点,小琴又矫枉过正,不放过每个融入集体的机会,变成了一个烂好人,于是继续受欺负。

到了高中,小琴开始读《普遍心理学》,分析自己的问题,试着摆脱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许多玩家以为,小琴终于要逆袭了。谁知,高考前夕,小琴反抗一个同学的拳脚欺负,失手把对方推下楼梯致死。

此时能拯救小琴的,是她过去12年的积分。这是游戏里的一条隐藏线索,每受一次霸凌,玩家要经历一次选择:选择蓍良的,加10分善良值;反之,加10分仇恨值。选择对未来“还有希望的”,加10分乐观值,反之,加10分悲观值。

如果小琴悲观值过高,在失手杀人后,会走向堕落的命运支线:辍学、被黑社会控制、沦为性工作者;仇恨值过高,则会走向暴力的命运支线,最终被法律制裁。只有乐观值和善良值都达标,才会冷静自首,寻求和解,进入大学和职场的命运主线。

这种设计的灵感来自网友们对霸凌的态度。看到有人提倡以暴制暴,甚至有人说受害者懦弱、活该,黑维素很不认同。

游戏最初的名字是《不合群的少女》,黑维素利用业余时问更新剧情。一年多过去了,女主角小琴从小学一年级成长为大学毕业生,黑维素也对校暴有了新的认识,她觉得“不合群”跟校园霸凌没有必然联系。她请三百多位粉丝投票,选出了新名字《指缝阳光》。

“指缝之冋的阳光是看似能抓住,却抓不住的”,在游戏的职场篇,黑维素又给小琴设计了两种命运走向,“白线”和“黑线”,“如同女主一直坚守着渺小的希望不断努力,却一直摆脱不了校暴给她的阴影”。

4 说了实话,直接“狗带”

“好玩”,原本是对一个游戏的基本要求,对现实题材游戏作者来说,却是难题——现实题材游戏通常是小成本,做不出华丽的3D视觉奇观,也没有灵敏逼真的对战操作系统。只有把故事讲好,才能出彩。

《真实幻象》的本质是推理追凶。《篱笆庄秘闻》则套用了密室逃脱的游戏模式。玩家如果听任杨教授摆布,就会在一次次电击“治疗”中耗尽血槽,要想打出高分结局,必须在逃离的同时,收集杨教授涉嫌犯罪的证据,公之于众。

作者猫耳朵用极其有限的游戏语言,营造出了紧张氛围。比如必须在限制时间内,点击屏幕上飘落的10元、50元和100元钞票,筹够15000元。或者十分精准地点击鼠标,将电压仪指针停摆在仪器中间狭小的安全区域。

《篱笆庄秘闻》中更常见的互动体验,是选择题,玩家除了要选择写什么主题的日志,还要选择对记者说什么话。游戏中,电视台的金记者来网戒中心做采访:“你的治疗时间为什么从三个月延长到六个月?”“你是自愿留下来继续治疗的吗?”“治疗网瘾的具体方式是什么?”主角如果对记者抱有希望,对任何一个提问说实话,就会被一旁监视的杨教授打断采访,直接“狗带”(牺牲)。想要逃生,必须连续做出违心回答。

在玩文小楼的《真实幻象》时,黑维素产生了一个感觉:“揭露现实黑暗面的游戏都比较沉重,需要时不时出现一些萌点、笑点来调节气氛。”

文小楼在游戏中设计了一个报社新闻部主任的角色。有位真正在报社做编辑的朋友,提醒她,真的老编辑不会在办公室穿跨栏背心、花裤衩、摇着蒲扇。文小楼还是保留了这个人物设定。“萌点把握得很好,”黑维素评价,“主任个性鲜明,引人发笑但不是丑角,又有效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5 现实题材游戏:市场不大,但一直有市场

2017年全国高考开始一个多小时后,高考作文的同题游戏就纷纷出现。

这是游戏作者与粉丝间的年度狂欢,至今已是第四年。《篱笆庄秘闻》的作者猫耳朵曾创作过2014年广东卷高考作文的同题游戏、《真实幻象》作者文小楼创作过2014年上海卷和201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的同题游戏。

文小楼游戏的粉丝大多是中小学生,她认为这些游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一些中学生玩家们在留言区写下超过千字的评论,引用曼德拉等名人的观点,条分缕析,不逊于高考议论文。

因为简单易学,许多孩子也从游戏玩家变成了作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进游戏。

黑维素的处女作《指缝阳光》发布更新到一个月时,玩家数一千多人,这个数字在平台所有游戏中排倒数20%。靠着一些忠实玩家的激励,黑维素才把这款游戏坚持下来。

粉丝们会在专门的粉丝群里讨论游戏。群里有个玩家初中时成绩很好,由于不堪同学排挤,高中辍学去做服务员。黑维素联合群里的一些大学生,劝他报自学考试,并给他辅导功课。如今,这个玩家即将拿到自考本科文凭。

许多玩家体验了《真实幻象》的“裸贷”悲剧,留言说会尽力偿还贷款,不再盲目消费;游戏给尚未被骗的人一个倾诉的窗口。“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不要认为自己又傻又笨,暗自伤心。”文小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指缝阳光》更新到半年时,黑维素开始设置收费关卡,如今这项收入累计近7万元。

在游戏付费环节一开始,黑维素就让主角狠狠地报复了霸淩她的同学和不作为的班主任。“这算是让玩家出口恶气,在现实中一般不会发生。”

《篱笆庄秘闻》中没有设置类似“狂贬杨教授”的情节,整体剧情非常写实。“非要说有虚构的点,大概就是能成功逃出来吧……”《篱笆庄秘闻》的制作人肯尼告诉南方周未记者。现实中很难有游戏里的高分结局。黑维素研究后觉得,处理校园霸凌最好的办法,还是与家长和专业的反校园暴力志愿者团队合作。不过她的玩家里很少有家长。

《暗访笔记》作者的新作品都是面向初中以下年龄段的娱乐游戏,不愿再谈旧作。“现实题材的游戏受众没有轻娱乐型的游戏广泛,”《暗访笔记》的拥趸黑维素说,“但现实题材是不能被轻娱乐型游戏取代的。现实题材游戏没有很大市场,但是一直有市场。”

游戏与现实生活间也横亘着厚厚的“次元壁”。几位游戏作者都是第一次接受综合类媒体的采访。《篱笆庄秘闻》2017年5月入选 Steam以来,作者猫耳朵已经被游戏类媒体轮番“轰炸”,但这些报道很少能被“三次元世界”看到。

写个游戏,玩玩现实

6 关于橙光

在当今社会中,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等,是公众所关心的话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冒险游戏的这种形式,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达到警示的目的。

橙光于2016年,在站内开设了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专区。现实主义分区的作品,主要是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抨击社会中存在的不公与罪恶。

我们希望此类作品能够像现实主义专区的标题语一样:“我们不美化现实,也不受臆测或感伤主义的影响。我们是社会的手术刀,鲜血淋漓的真相,由我们来解剖给你看”。

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次特别刊的主要内容了。希望你在玩过以上作品后,能收获到一些,能

有自己的看法。请在评论区内留下你想说的话。

查看更多>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