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行文线索,因为有这些线索情节才会连贯,作品才会完整。而伏笔就是一条暗线,它是“隐性”的,他在暗处推动着行文发展,当它浮出水面时,会让读者恍若大悟,茅塞顿开,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提升读者阅读体验。这一期就来为大家讲讲,如何写好伏笔剧情,让情节变得连贯自然,引人入胜。


伏笔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运用的好,就像“钩子”一样,吊足人的胃口,给读者留下完美的阅读体验。埋下一个好的伏笔,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有点到为止、对比、善用环境等。


一、点到为止

点到为止就是要适度。既要传递信息,又要做到隐晦,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存疑的空间,引导读者逐步去接下来的剧情中印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一)对话点到为止

在人物间的对话中设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设置伏笔的形式了。

在人物的言谈中,通过三言两语传递出一定的信息,说话的主人公对这些话只是无意间的一笔带过,如“总不会……”、“难不成还……”、“难道还会……”等等。这些以玩笑或轻松口吻说出的话,最终却应证了人物的结局,达到一语成谶的效果,会令玩家人心生唏嘘,意起难平。

以作品《昭华》为例:

流落民间的皇长女苏寻安自幼贫寒,在她赴京科考之前,她的糟糠夫宋扶璟开玩笑与她说,将来她飞黄腾达之后身边就再也见不到他了,be线结局宋扶璟迫于局势压力带着儿女避世而居,最终患病离世。

以不经意的态度让人物自己说出自己的结局或是通过他人的玩笑设下伏笔,只要在之后的情节朝着伏笔的方向发展,就可以达到一个前后呼应,首尾相连的效果。

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不赘述,一笔带过,既给读者留下印象又让这个印象不太深刻,就像潜伏在草中的蛇和隐藏于灰中的线一样。并且说出这话的主人公都对此事持不重视不相信的态度,这样才不显刻意,起到一个“暗线”的作用。


(二)信息介绍点到为止

在行文中介绍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有所偏重,将整个事件的大背景介绍清楚让读者明白世界观是必要的,将一件事件的起因叙述清楚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在如此宏大叙事中,我们可以将伏笔简要带过,仿佛这个信息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沧海一粟。在大背景下,小的伏笔不引人注意,更加自然。

以作品《扶阙》为例:

女主由于一根簪子顺势和自己的情人提及了盛产瓷簪的东林。以女主心理旁白介绍了东林灭国的原由与经过,女主在心中感慨了东林国运已尽,末代皇帝昏庸无能,但又一瞬间想到了末代皇帝的君后凄惨可怜。正是这个伏笔引出了后来男主和亡国皇室的牵扯。

大段信息输出的过程是掩盖伏笔的大好时机,行文时不要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三)不合理处点到为止

伏笔最终要突出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浮出水面,伏笔就像一个“苗头”。在正常行文中加入一句似乎背离人设或者语意主旨的话,给读者一种虽略有不解但可以自己脑补说服自己的感觉。因为这种不合理只出现在一瞬,所以只会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不至于时时挂念。经历了这一番过程,读者虽然很快会随着行文走近接下来的剧情,但还是会在伏笔被揭出时有恍然大悟之感。

以作品《扶阙》为例:

女主楚承徽自幼被姨母接进宫锦衣玉食,待遇比同皇女,备受宠爱,但是却不得归家,初读时会以为女帝虽顾及女主家中势力但还是宠爱女主,但随着行文发展,才会发现所谓的宠爱呵护不过是放纵溺爱,使其成为废材的手段。

不合理的这个度——是引起读者可以感觉到但又觉得不太偏离主线的程度,可以让读者自己在脑中进行一个短暂的头脑风暴。


二、对比

对比就是要前后不一致,打破先前给读者留下的固有印象,简而言之,埋下伏笔就是在制造思维定势的过程中为打破思维定势蓄力。伏笔是一种预示,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小说里,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反转。


(一)性格对比

通常而言性格是稳定的但并非不可改变的,性格也是可以伪装的,因为人性具有复杂性。而究竟那一面才最接近人物的真实性格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想知道的。我们可以通过真实性格催动下的不经意举止来埋下伏笔。

仍然以《扶阙》为例:

清离对镜自照时举止怪异,神色与在人前不同,性格迥异,这就为之后揭开他体内存在另一魂魄埋下伏笔。

写作者笔下的人物不该是单一的,伏笔也可以是丰富人物形象和丰富剧情的工具。这样的设伏使得人物骨肉丰满起来,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而是让人觉得耐人寻味,“究竟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你?”。


(二)人物自身细节对比

伏笔要处理得不明显,而细节恰好就是细微之处,所以通过细节的对比来设置伏笔是很合适的。

通过同一个人前后面对同一件事微小的反应来设伏,可以体现出人物角色细微的变化,这样将来人物做出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有迹可循。

以《有女季嬴》为例:

女主的弟弟最初因身份低微饱受凌辱,对姐姐依赖信任,最爱吃姐姐做的点心,但后来父亲病重时,弟弟拒绝了姐姐送来的点心,为不久后他送姐姐和亲夷戎埋下伏笔。

很多读者都热衷于“扒细节”,自己发现的东西总是让人格外欢喜。细节对比可以给读者留下心理暗示,一边为人物的变化唏嘘,一边心系后续剧情的发展,一步步印证自己心中猜想,在剧情中走得更深。


(三)NPC反应对比

剧情中的NPC往往起到一个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小人物对待人物前后反应的变化设伏可以巧妙地反映出人物本身的变化,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让NPC出场可以转换视角,多角度看待剧情。

同样以《有女季嬴》为例:

初到代国时女主的丫鬟心疼女主和亲异乡无依无靠,但是后来丫鬟劝女主和代王好好过日子,白头偕老,预示了女主内心的动摇,为之后摩笄自尽的剧情埋下伏笔。

人物态度的变化很多情况下代表了主角认知潜移默化的改变,这种设伏是一种长线的设伏,周围人态度的变化是在营造一种气氛,气氛到位了,主角行为的改变也就合乎情理了,避免了崩人设的问题。


三、善用环境

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文游中用环境设伏,读者或许能从视觉上察觉到微妙的变化,从而不知不觉给予自己一些暗示。即使没有视觉上的感应,通过简单的文字,营造出不同往常的环境,也可以预感到即将发生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


(一)自然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与往常不相同的自然环境来设置伏笔。比如树林中异常安静,天空异常沉闷,这些情景只需要一句描述带过就好,接着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放在明线与当前的任务之上,让读者心中隐隐有不安的感觉,过后再揭示出一段不同寻常的剧情,与之呼应。

以《寄云朝》为例:

女主每次在梦中见到那个陌生又熟悉的男子都是一个雨夜,男子撑伞悲泣,与后文揭示的真相前后呼应:男子上辈子是死在了女主离开的那个雨夜。

自然环境是剧情发生的场所,是读者视线所及可以看到的,借助它来设置伏笔还可以带动读者的情绪。


(二)社会环境

我们可以借助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来设伏,在世界观设定中加入特定的风俗习俗或者社会关系,每一个作品就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和世界背景。这个设定可以是吸睛的,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作者并不需要立即着力介绍这个习设定,让读者一直心心念念这个设定,期待这个设定会在哪一段剧情突然发挥作用。

以《扶阙》为例:

几国并立的背景下,和亲成了拉近邦交的重要手段,男主之一的褚予曾说他有一个弟弟是西穆嫁到南晋的和亲宫主所生,但一出生就在冷宫,性格疯癫,为后文描写南晋宫主是和亲宫主私通所生,装疯卖傻是为了掩人耳目埋下伏笔。

社会背景是宏观的,以此设伏可以调动读者阅读兴趣,满足读者好奇心。


(三)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指某一时刻与个体有关的所有心理上的环境因素。它的特征基本上是物理的、客观方面的,包括意象、想象和记忆方面的因素,还包括潜意识元素、动机等。利用心理环境来设伏,就是描写人物潜在的动机。

以《扶阙》为例:

皇兄楚淮沂一直陷于内心的挣扎,自己从小被生父利用,渴望亲手得到权力摆脱他人的束缚,一面不愿伤害从小带大的妹妹,这种心理挣扎就像天平一样,一旦天平失衡,就会影响后续剧情发展,也是在给读者做暗示,埋伏笔。

以此来设伏,可以看出人物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也让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感谢作者@冷烟和月y为我们倾情撰写了此篇教程。


作者简介:作者代表作:
《寄云朝》《扶阙》《昭华》

成就与荣誉:
三部编推作品

特点与风格:
唯爱gb,喜欢写be


往期教程推荐:

俗话说“小虐怡情,大虐伤身”,即便是撒刀片也是有讲究的,那么该如何才能写好虐心剧情,不让剧情“为了虐而虐”呢?

虐心剧情的种类各有千秋,大到家国情仇,小到落花伤春,不论大小都有各自的写法,都有存在的意义。本文将从遗憾、前后落差和生老病死三个方面来讲述如何写好虐心剧情。




阅读量

安全验证

您的账号当前登录数量超出限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请先完成以下验证:

您的验证未通过

关闭

提示

确定使用高亮橙色内容类名高亮黑色吗?

警示内容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