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是故事的核心。
他们不仅仅是屏幕上的一个名字,还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更是连结读者情感的纽带。
那么如何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冲破屏幕的界限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动机。
本期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塑造动机,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动机,简而言之,是推动人物行为的内在动力。
就像我们要吃饭是因为肚子饿,要睡觉是因为疲倦一样。角色的所有语言、行为也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不然就会让读者感到一头雾水、没有逻辑。
在长篇故事中,我们甚至需要人物动机来贯穿全文,突出主旨,达到剧情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因此也可以这样理解:动机,就是角色的灵魂,它决定了角色为何要做某事,以及如何去做。
当我们决定成为一名作者,或者开始构思一个故事,给主角确立动机就是首要考虑的事。通过对白,揭示角色的内心冲突和愿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想法。
如果觉得确立动机这个说法有点抽象,那我们也可以从具体的目标入手。文学创作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去冒险、去追求梦想、去拯救世界?一切都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在构思动机时,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尝试:
人最基本的动机是活下去。它们是作用在大脑中无意识的,本能的部分。比如,在末日降临的世界观里,或者当你的角色被困在孤岛上,搜集食物和水,保持健康的体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甚至变得具有攻击性,就是动机。
举例:作品《以武犯禁》中的人物武偃(你)
武偃自小父母双亡,为了生存磨炼武艺,被广招天下贤士的惠王府收留。他的动机就是让自己和妹妹武清清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人性中温暖的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动机。面对故事中的挑战、压力和困难时,亲密之人的陪伴可以带来安慰和鼓励,互相照顾和保护永远是重要的课题,以此为动机,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举例:作品《以武犯禁》中的人物夜裁冰
夜裁冰内心单纯,嫉恶如仇,他讨厌京城的尔虞我诈,但出于对姐姐和师父的牵挂和保护,始终没有离开。
要不要拯救世界?要不要作万众瞩目的焦点?要不要成为超级英雄?这是让每个人都心潮澎湃的理由。
通过利他主义,让角色去帮助别人,而不是考虑自身利益,来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也可以是一种动机。
英雄故事永远有吸引力,当我们创造出一个理想化的空间,人物身上积极的情绪、非凡品质绝对可以触发玩家的情感共鸣。
举例:作品《以武犯禁》中的人物许鉴之
许鉴之精明通透,洞察人情,他虽是一介书生,却心怀侠义,想为乱世的终结出一份力。
有时候,这个世界不止打打杀杀,你的主人公或许会想追求内心的宁静。
这些动机可能是践行一个重要的想法,创作一件艺术品,寻找一种生活方式,开创一个公司、家族、甚至国家。
这些动机让人物的轨迹更有目标感,更有深度。
举例:作品《以武犯禁》中的人物宇文湛
宇文湛贵为王侯,生活优渥,他却看到了百姓疾苦,在他心中,有比争权夺利更有分量的事。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关于其他动机的例子:比如,提升技能,展示财富,唤起良知等等。
但要注意一点,这些动机需要具有普遍性。有了普遍性,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笔下的人物,唤起读者的共鸣。
人物动机可以有很多种。
当我们理解了动机之后,就会发现,影响某个角色做出选择的因素并不单一。
一个角色可能既想追求真理,又想保护爱人,这两种动机的交织,才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构建多维度的动机能使角色更立体。
这看上去可能有些复杂,但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构建方法:
什么是内在动机?什么又是外部动机?在说明概念以前,我们先来举两个总结好的例子:
1.作品《司案署》中的人物霁微:
内在动机:为父亲报仇,追求自由
外部动机:生计所迫加入害死父亲的永昼堂(反派势力)
两个动机之间的矛盾驱动整条故事线。
2.作品《以武犯禁》中的人物迟岸青:
内在动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保卫边疆
外部动机:舆论压力,军人责任,与外族大军被迫一战
两个动机之间的冲突、交叉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发现,这些例子中,人物的内在动机通常跟个人愿望、情感、价值观或者道德信仰有关;而外部动机就是社会、环境、或者其他角色对他们的一种考验。
这些动机共同塑造了角色的形象,推动着人物的决策和行为。两者之间的冲突产生了故事的张力和发展。
看到这里,我们再可以把步骤细分一下:
①用一个明确的外部目标为动机,开始你的故事
②用一个角色潜意识里的内在需求为动机,贯穿你的故事
只要两步,是不是很简单呢?现在让我们把这两条带入回例子来看:
1.作品《司案署》中的人物霁微:
他的故事由加入杀父仇人创建的江湖反派势力开始,一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抓住机会报仇雪恨,重获自由。
2.作品《以武犯禁》中的人物迟岸青:
他在差距悬殊的战场上惨败,丢了城池,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副将。然而爱国情怀支撑着他,终有一日他将收复失地,荡平外族。
在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作用下,读者会对角色产生期待和担忧,并借此延申出对了解整个故事的渴望。在期待与担忧的差距之中,剧情张力便由此而来。
从举例可以看出,让两种动机碰撞出火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我们之后就要思考如何让两种动机碰撞。
随着剧情的展开,当你笔下的人物学习了新的知识,认识了新的人,换了新的环境,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会不会改变?会不会有新的动机呢?
当然会。
就像我们平时会反思、总结一样,我们笔下的角色也需要不断评估自己的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构建多重动机,也就意味着要在动机的冲突中做出选择。
而当角色做出选择时,他们才能成长,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让读者逐渐看清楚你创造的这个角色的内心。
为了通俗易懂,还是让我们举两个影视、文学中的例子来看:
1.《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达西先生:
初始动机: 达西先生一开始展现出的傲慢,是来源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习惯。此时,他会对那些他认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产生偏见,包括伊丽莎白·班内特。他的动机主要是维护他所认为的社会等级和面子。
变化过程: 随着与伊丽莎白的互动,达西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他通过伊丽莎白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逐渐发现了对方的美德和真实品格。他的变化过程也受到了妹妹的感情遭遇的影响,使他对自己和社会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最终动机: 最终,达西先生的动机变为追求真爱和幸福,而不再受到社会地位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为了与伊丽莎白结合,敢于挑战社会的偏见和传统,表达了他真挚的感情,并在婚姻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2.《阿凡达》中的人物杰克·萨利:
初始动机: 杰克·萨利一开始是一位身体残疾的前海军士兵,加入阿凡达计划是为了获取身体修复的机会,以及完成对抗外星人的军事目标。
变化过程: 在与纳美人部落的接触中,杰克逐渐了解纳美人的文化,认识到对外星资源的剥夺带来的危害。他与纳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与奈特莉的感情,让他对人类的军事行动产生了怀疑。
最终动机: 最终,杰克的动机从最初的军事任务转变为支持纳美人,保护潘多拉星球免受人类的侵害。他最终站在了与人类公司对抗的一边,为了保护纳美人的家园而战。
由此可以看出,当角色面对困境时,他们的选择不仅仅是简单的两难,而是一次次的心灵拷问。
战斗还是逃跑?沉默还是反抗?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将逐渐领略到角色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欲望来解决问题的。也正是在这个动机转变的过程中,读者将体会到角色更深层次的魅力。
在以上的文字中,我们深入剖析了人物动机塑造角色的方法。通过赋予角色内外在的原动力,让他们的形象在故事中更加生动鲜活。
动机的确立,动机的多维度,以及动机的转变,都是剧情发展引人入胜的关键元素。看过了这些技巧,相信你对人设的塑造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期待每一位创作者都能用精心雕琢的动机,塑造出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期待每一个故事都绚烂多彩。
往期教程推荐:
有的作品简短而精悍,有的作品长篇大论却索然无味。在写作过程中,如果你发现剧情淡如流水,写到卡文瓶颈怀疑人生,读者看得不知所云云里雾里。那就快醒醒!你可能掉进“流水账”这个坑里啦!
一个优秀的故事应该避免冗长的剧情,它需要有一条明确的主干线,并且把主线讲清楚。
那这篇文章就是告诉你如何给冗长的片段做减法,避免流水账!
阅读量
赞您的账号当前登录数量超出限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请先完成以下验证:
您的验证未通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