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埋得好,读者少不了”。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会有意埋下一些不符合事物发展常态或常规心理认知的“小钩子,用来吸引读者注意、推动情节转折。好的伏笔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文章读起来有跌宕起伏之感。接下来本篇就详细聊聊如何在作品中埋伏笔。


一、什么是伏笔

在概念上,伏笔的核心在于“伏”,它的用处是对后文进行提示或暗示。作者用寥寥数笔埋下一个线索,再在剧情进展到合适时机时揭开这一线索,让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整体上看,伏笔所需的字数较短、出现的位置相对灵活,具有难以被读者直接识别的特点。

在类型上,伏笔可以依据明显程度分为显性伏笔和隐性伏笔。显性伏笔往往更容易被读者识别。作者会通过反复的、重复的描写,积极主动地暗示读者某一情节内含深意,这种写法会对文章有长远的影响,可增加读者对这一情节的印象,就像钓鱼一样放下诱饵使读者“上钩”。读者在意识到此处有伏笔后,也会联想和猜测这一伏笔在未来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剧情,由此对作品产生期待感,提高作品的追更率和完读率。相比之下,隐性伏笔往往更难被读者识别。它或许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看似寻常的小细节,只有作者自己知道这一处并非无用之笔,当它再被提起时,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震撼和触动。在一部作品中,作者多数会把显性伏笔和隐性伏笔结合使用。

此外,根据伏笔对剧情的影响程度,也可分为短伏笔和长伏笔。短伏笔能影响到的剧情篇幅较短,可能在一章后就会揭开;长伏笔影响的剧情篇幅较长,甚至可以辐射全篇,这类的伏笔只有到结尾才会被揭露。


二、如何埋设伏笔

(一)依托角色

在创作中,如果能依托角色成功埋下伏笔,在这些伏笔揭开的时候,不仅可以增加剧情的张力和可读性,也能让人物的人设更立体更深刻。

在此以《东宫的夏天》阿涉尔线结尾为例进行分析。

在结尾,男主弃刀而去,纵身火海,放弃了世俗的权力和地位,与女主携手离开,以一种浪漫且出人意料的方式达成结局。我们把这条故事线的核心反转提取如下:

对于第一种设计,男主的身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角色做了他应当做的、读者都可以预料到的事情,反转不强烈。所以在故事里我采用了第二种设计。可是一个从小就身负重任地位崇高的人,如果仅仅因为爱情而放弃王位,又会让角色显得恋爱脑且不成熟。因此,在角色刻画中安排大量伏笔来为后期行为提供一个合理的内在动因显得尤为重要。

在作品开篇,男主就表示自己不信奉神明,这不仅和信神的女主相冲突,也和男主属地所有民众的意志相冲突。并且男主这一态度在文中反复被提及,这就成为读者能够感知的一处显伏笔。读者进而好奇一个不与民众“同心”的世子要如何做王?是成为暴君?亦或是改变自己?还是让位于人?故事真正的结尾就藏在基于伏笔引发的猜测之中。

与这一核心显伏笔相配,作者还在角色刻画中安排了许多隐伏笔。在思想观念上,男主崇尚精妙的文化与医学而非如父辈一样只崇尚武力,既体现了人物的开明聪慧,也凸显了他和旧王的不同。

在生活习惯上,东宫鸿门宴一章里提及男主酒量不错但不爱家乡的烈酒,因为有一种用生命在享乐的荒颓感。这一条虽然在整个文本中只是不起眼的一句话,但如果看到结尾再回头琢磨,用荒颓而不是清香或浓厚这类词形容酒水实在奇怪,这里男主说的其实不是酒,而是自己与家乡的气质并不匹配。

在角色互动上,成年男主和幼年男主都曾在和其他角色对话中直接评价过自己对于世子之责的看法。尽管并不突兀,但这些评价与男主当时和他人讨论的话题关系并不大,所以读者一扫而过,心中只留下一个男主对世子身份貌似不是很能接受,有点小压力的印象。

男主世子的身份,赋予了他继承大统的绝对合理性;但文中的显隐伏笔,则给人物增加了许多不继承大统的理由。这些小钩子增加人物张力,让人充满好奇——一旦伏笔提及的要素被放大,这个人就会不可避免地远离王座。这个时候,作者再去安排其他情节来慢慢揭开伏笔,就会使设定二的优势尽显却不会增加读者对角色的负面印象。

综上所述,在人物塑造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角色的个人意志、生活习惯、精神信念、日常对话、外貌神态等方面埋下伏笔,这些伏笔既能帮助角色立体化,又能呼应后文反转的情节,虽然隐蔽,用好了却有一石二鸟的功效。但同时也要注意显隐伏笔的有效结合,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没有开篇就提出的显伏笔,读者心中毫无准备,隐伏笔完全不被注意,伏笔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二)依托情节

在写作中,扣住情节,围绕一件事或者一个具体的物品去埋伏笔也是非常常见的。

以《小江湖》中两处显隐伏笔为例。

在《小江湖-血色海》开篇,女主捕鱼的时候捞到了身受重伤的鲛人男主,并且旁白交代鲛人是在给多病的龙族太子换骨中途跑出来的,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换骨这事,读者知道,女主不知道,之后作者将此事按下不表,专心写男女主在乡村彼此依靠、慢慢敞开心扉的甜蜜生活,只在主角看不到的上帝视角中反复提及龙族太子对此的愤怒和杀意。主线情节推进得越多,男女主的互动越幸福甜美,换骨这一显性伏笔的杀伤力就越强。它就像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读者头顶,伏笔暗示了悲剧的死亡结局,指向了留给他们越来越少的时间,但这边男女主还在彼此试探、暧昧互动呢,着急、焦虑混着爱情的美好带来一种无法抗拒的撕扯感。我们一边期待结局用不到来,一边为结局怎么还没到而感到痛苦,这就是伏笔之“伏”的力量。
在《小江湖-跃龙门》中,为了让女主成功鱼跃龙门,男主去祈求权贵帮忙,权贵一口应下,并且说出了女主的名字,保证会让她化龙。但是在整个和权贵的对话中,男主是一次都没有提到女主姓名的,只用同行之人代称,男主对此感到奇怪,却也没放心上。这就是很典型的一处隐伏笔的设置。在结局时,女主身死,男主化龙,事情根本没有按照之前的计划进展,而女主和权贵对此似乎毫不意外。这个时候我们回头再看求人的情节,就会发现隐伏笔的妙处——想必在男主之前,女主已经拜访过权贵并且两人达成一致意见。那一天,鱼跃龙门脱胎换骨的只能是男主。在所有的必然中,隐伏笔暗示了唯一的偶然,而偶然就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结局。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无论是显伏笔还是隐伏笔,都要依托于一个核心的事件或情节。核心事件推动故事进展,但事件中的伏笔却早已暗示了可能的结局。


(三)依托环境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于塑造人物或者安排情节,在环境烘托时埋下伏笔往往会更顺畅自然。环境是天然的舞台布景,比如自然环境中写雨天,就可以成为后文男女主一起躲雨或者雨中诀别的伏笔。

在此处举一个依托社会环境设计伏笔的例子。

在《东宫的夏天》中,有一段女主集市看榜的剧情。市场上那么多人,只有女主在专心看榜,其他人都因为女主的出现而议论纷纷。这处对集市情形的描写,是在暗示女主作为一个无人管教的孤儿,作为弱势的一分子所受到的来自群体的排挤、忽略和欺压。女主对此自然不满,选择用拳头去反抗,但没什么效果,只是受到更严苛的冷落。在后文中,作者反复刻画各种群体排挤个人的场景,反复强化这种“伏”和女主的无效抗争;当“伏”积累到一定程度,女主对压迫再也无法忍耐的时候,她愤而弑君,用一种戏剧且极端的方式向群体中的最高位者发起冲击。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女主生活在一个以多欺少的不公环境,为后文女主选择以卑弑尊的行为埋下伏笔。以大环境烘托小人物,用大场景“埋伏”小事件,在客观和主观的强烈对比下,伏笔才会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埋伏笔时要避免的错误

(一)只伏不应,有始无终

写作中,埋伏笔不是最困难的,埋了之后还能想起来才是最困难的。由于伏笔本身有简短、隐蔽、位置灵活的特点,尤其是隐伏笔和长伏笔,作者在写作中很容易写了就忘、埋了就放。这不仅会影响情节进展和人物刻画,更重要的是,它会让埋下去的部分失去原本的作用而成为无效情节。任何不服务主旨、不推动剧情、不塑造人物的无效情节都应该避免出现在作品里。

依旧用上文提到的例子,比如《小江湖-血色海》,在显伏笔中大写特写没完成换骨的龙族太子有多么愤怒、如何发誓要把鲛人抓回来,结果后面男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龙族太子再也没出现,这个伏笔就不再成立。对龙族太子的描写,甚至这个配角本身,存在的意义都不太大,作者反而会有水字数的嫌疑,还不如直接把埋下去的东西删掉,这样剩下的情节至少是头尾完整的。

要避免只伏不应、有始无终的错误,一个很好的方式是提前把文中的伏笔都记下来。作者每设计一个伏笔,就在文档中明确列出这个伏笔出现的章节、预计揭开的章节、伏笔的长度、伏笔的完善程度、可以辐射的剧情范围等内容,完成一个标记一个,避免错漏。毕竟埋伏笔,主要埋伏的是读者,作者自己要能清醒地把控文本。


(二)谜语人

为了达到反转的效果,作者在设计伏笔时需要把握写作的程度。也就是说,这个伏笔到底要埋多深?过于浅显,读者直接就看穿了伏笔暗示的剧情走向,会影响揭开伏笔时的震撼效果;过于深奥,多数读者甚至作者自己都没办法发现钩子,伏笔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避免不够“伏”而把伏笔写得深奥晦涩,结果成了“谜语人”是写作中常有的事。

为了避免成为“谜语人”,一个有效的方式是借助角色台词或者心理旁白给出一个“阶段性定论”,比如在上文《东宫的夏天》集市看榜一例,至少要把女主尝试反抗无果、心中不满这一层逻辑写出来,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留一部分让读者直接看到,剩下的再埋藏在海面之下。


(三)偏离主旨

一个作品除了核心主线,会有很多支线情节,用伏笔过渡到支线是写作中常用的方式,一块玉佩、一柄断剑、一场大雪都可能是新支线的伏笔。但在写作前一定要明确作品主旨和主角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如果埋下的伏笔不能服务于主线或是最终无法呼应主线,就会和错误一导向同样的结果:伏笔成为无效情节。


四、结语

伏笔就像是刺客,埋伏在暗处,等着跳出来吓所有人一跳。设计伏笔的过程就像剥洋葱,一层套着一层,没办法预料下一层是不是最后一层。如何让读者感知伏笔,却又不一眼看破作者的意图是一项需要反复练习的技术。多读多写多思考,希望上述经验能帮助大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完美“设伏”。


感谢作者@晓川君为我们倾情撰写了此篇教程。



作者简介:作者代表作:
无疆系列古风作品、《暗城红街》

成就与荣誉:
《小江湖》获2022年校园杯大赛古风区一等奖。

特点与风格:
古现两栖全性向作者,文风浪漫,擅长悲喜交织的群像故事。

自我介绍:
一支内向的、社恐的、希望得到你喜爱的小笔杆子。

往期教程推荐:

所撰写剧情时,不可避免的要去考虑:究竟什么样的文字可以让玩家有代入感?怎么写才能提高剧情沉浸感?很多人认为只要文字流畅,内容充实,就会提高剧情沉浸感,其实不然。本篇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提升剧情沉浸感的方法,有兴趣的话,和笔者一起往下看看吧!


阅读量

安全验证

您的账号当前登录数量超出限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请先完成以下验证:

您的验证未通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