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的时候我们常听人说,“这首歌很有氛围感”,在社交软件上看一些风景或人物的照片or视频时,也常会有人在评论区底下夸:“好有氛围感”。不知不觉间,“氛围感”好像逐渐成为了一个万金油式的夸夸词汇。究竟是什么是“氛围感”?怎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感”?本期提升刊将着墨于此,从什么是氛围感? 氛围感写作有何效果? 怎样写出氛围感?共计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氛围感一词可拆解为“氛围”+“感”两个词素,从字面意义上看,即某个氛围所给人带来的感受,而氛围又可以有很多种,欢乐的、悲伤的、寂寞的、恐怖的、绝望压抑的……
所谓的氛围感其实有一个近义词,叫做意境,是一种关乎形与神的审美体验。通过对物象的描述,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心理体会。在写作中,想要达到给读者这种特殊体会的目的,如果只是通过寻常的平铺直叙,或是硬凹文采、堆砌辞藻,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写作的过程就好比烹饪,当你雕琢文字,试图以词句段话营造出某种氛围感时,就像是往菜里添加调味料,可以是甜的糖、酸的醋、辣的椒等等,最终创造出来的成品也相应是甜蜜的、酸涩的、辛辣刺痛的。
不过需要注意:所谓的“雕琢文字”并非指在写作中追求高级词汇、复杂句式等的使用。有时只需要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只需一个词、一个字,都能营造出相当不错的氛围感。这些文字不一定非得是环境描写,也可以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甚至是人物对话——但凡是文字,就有创造出氛围感的机会。
以作品《卫情》为例:
女主作为女帝时在城墙上与权臣男主的对峙,以男主第一视角展开叙述。前文中二人进行了一些政治理念和立场的语言争锋,而后女主发现二人观念实在大相径庭,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不再多说。
要表达出女主“不再多说”的这一含义,如果只是单纯的一句“她不再对我说话”就一笔了结,显然好像有些缺乏意味。而后文对女主进一步进行了动作与语言描写,没有具体去描写风是如何冷、雪又是如何大,仅用一个简简单单的“雪”字,一瞬间给人以冬夜寒冷、风雪交加的体会。联系上男女主产生分歧,背道而驰的关系现状,进而令读者心中生出淡淡的悲凉与惆怅,由景到情,由形及神,成功实现氛围感的营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作中,许多人常会觉得自己的文字好像缺了些什么。这个莫名的缺口,或许正与氛围感息息相关。氛围感能达到的创作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种方式去创设出氛围感。究竟怎样才能写出氛围感,想要写出氛围感有哪些技巧,对此下文将集中进行阐述。
在了解什么是氛围感,并初步体会到氛围感写作呈现的效果后,接下来我们将追本溯源,去深入挖掘其写作方法。
在探索下文的一些写作工具前,你需要先向自己抛出一个问题:“氛围”这样一个抽象的词,究竟该怎样去理解把握它,进而去营造它?
答案其实可以浓缩为两个字:时空。即时间与空间。
从时间角度出发,最有效的氛围感营造手段就是:“回忆杀”。
以作品《卫情》为例:
女主和自己幼时最为尊敬的人(实则为女主生父,但因故未能相认)时隔多年再度重逢,然而这些年间发生了太多事,两人早已殊途。二人隔空对立,女主这时回忆起了儿时的片段:
通常而言,回忆使人怀恋,因为往昔常常是美好的,与现下截然不同。过去与现在一暖一冷形成对比,就创造出物是人非的氛围感,令人心生出流光易把人抛的沧桑慨叹。
许多文字作品中都会出现回忆杀,不过需要注意:回忆杀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故事的大致叙事还是依旧要以主线剧情为主。切忌思维过度发散让主角或配角在推进主线的过程中自己进行一大堆的回忆,否则将会严重削弱主线剧情张力,致使本末倒置。
从空间角度出发,最有效的氛围感营造手段是:环境描写。
以作品《卫情》为例:
雨夜,男女主在一墙之隔的距离里各自安寝,隔墙夜话。在女主陷入沉睡,男主呼唤无果后,后文以男主的视角继续延伸了该段剧情:
雨夜对谈这段剧情是男女主关系的破冰点,在此之前两人的关系状态是男主对女主单箭头,而女主却警惕甚至讨厌男主。通过对房中景象以及对男主个人心理的描写,营造出“孤单寂寥”的氛围感,进一步突出强化了女主在男主心中的特殊意义。
该例子是个很典型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雨夜一人独醒,独自听雨,这件事本身就给人以寂寥之感,尤其是男主好不容易能有和女主短暂和平对谈的片刻,女主最终陷入昏睡,又加深了这种寂寥心理。
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进行环境描写前首先要设定好环境。如果接下来是基调悲伤的、沉重的剧情,天气可以是下雨或下雪。但并非一定是这样固化的思维模式,振奋、激动人心的桥段也可以发生在雨天里,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许多时候这种反固定思维的写作反而会更有效果。
以作品《魔偶》为例:
反派艾弗琳视角的幼时回忆。她在秋季一个大雨的傍晚回到教堂里,打算向她的教母复命,却意外撞见了教皇与一位主教的私谈。出于某些心理,她选择待在门外偷听。
尽管在听见脚步声之后艾弗琳立马做出反应离开,主教碧翠丝开门后仍旧发现了她来过的痕迹,知道自己与教皇的交谈落入了他人耳,也就为后文艾弗琳与友人被教会成员追杀、二人辗转各国四处流亡埋下伏笔。
整个过程中艾弗琳与主教碧翠丝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流,然而两人却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猫捉老鼠你逃我追的立场。偷听这样的行为是不光彩的,人往往能自其中意外了解到许多秘密或是阴谋。这是种很神秘、压抑且紧张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感,上文主要以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进行了塑造。
秋季,傍晚,下雨天,三个时间背景要素已经大致奠定了一种沉闷微恐的氛围。而“磨损的地板”,伞在地面留下的“断断续续的水痕”以及“幽暗的圆拱形回廊像是张开的嘴,将她的身形点点没入口中”“窗外的闷雷”等的环境描写进一步强化加深了这种氛围,让读者有一股“好像要出事了”的预感而心生不安。
但依旧需要注意,写环境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描写景物本身,而应当结合剧情基调,寓情于景才能成功实现氛围感的塑造而又不会导致剧情节奏的拖沓。有时你的伏笔甚至可以埋在环境描写里,例如上文中艾弗琳收伞之后,拖着伞在教堂回廊上行走,在地面上拖出了“断断续续的水痕”,这也就导致了她后来被人发现。
如果说以上两点是氛围感写作的入门版,那么时空交错就是氛围感写作的进阶版。由于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多写多练,在综合掌握了时与空各自的塑造手法后多加感知多实战练习。
以作品《卫情》为例:
女帝女主在权臣男主面前跳下城楼,做出坠楼身亡假象,以男主第一视角描述他在后来梦见女主的场景:
这段男主的自述中,有回忆杀(过去→现在的时间变化),有环境描写(风),有人物的细节描写(女主),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上都有今夕对比,这样营造出了浓烈的“生死两茫茫”的悲伤氛围,比起单纯描写他的后悔情绪和后悔所做出的一些行为要更有效果。
时空结合式的氛围写法更加考验文笔,但也存在更多种可能性。这样的文字往往可以运用更多写作手法。这些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等,如: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你笔下的文字更有魅力。
感谢作者@笠泽之鱼为我们倾情撰写了此篇教程。
往期教程推荐:
每个作品除了主角以外,不乏配角人物。配角人物不止是对主角人物的映衬与补充,它们如主角人物一样是无数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一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配角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能够为剧情增加看点和亮点、丰富剧情内容、提升作品的立意内涵。精心设计和塑造配角人物同样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升华剧情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期的话题将围绕“如何塑造配角人物”展开,从配角人物存在的形式与意义、配角人物存在的动机与合理性、配角人物的深度与特质、配角人物的戏剧性与价值、配角人物的戏份分配与细节五个方面来讲述。
阅读量
赞您的账号当前登录数量超出限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请先完成以下验证:
您的验证未通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