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大吉大利,今晚吃鸡“配音。
可以开始新的视听体验啦~
可攻略角色原型参考
表白墙
爱他就要大胆告诉他,快快表白自己喜欢的角色吧。作品简介
更新/日志
友情链接
结局信息
素材版权展示
投票
前传的大家都是要做大事的人啊,看完之后非常感慨,真要照着恋爱脑选我怕不是开头就要G G。不过写得真好,我能很清晰的意会到天契对各个角色的感情区别,剧情发展非常顺畅,就是后面有时候我有些跟不上节奏。
小麒麟和剑灵真是赚足了我的眼泪(特别是剑灵555),他们的HE太过理想了,反而让人品尝不到Happy Ending的感觉,TE一个流离永世不见,一个归真炼化,当年的一骑一剑终究还是遗失在了这条路上。゚(゚´Д`゚)゚。不过我觉得天契跟他们其实没有太多恋爱上的发展(是的我的意思就是他们是单相思),只能说他们两个角色在天契或者真武的人生里占有了不低的地位。至于阿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俩盘起逻辑来能不BE就怪了,所以我看他BE反而没什么感觉,倒是NE的番外很带感啊。
作为一个奔着无情大道去反而打出了TE的我可以说是非常懵逼的,原来官配是龙战啊?!!感觉头顶一片** 马奔过,我以为不是清霄就是大哥呢,意难平啊意难平(虽然仔细想想他们确实很适合在一起_(:з」∠)_)只能说人生哪有几次不心动呢,就像天契对清霄的喜欢而无为,对江月的心动而错过,对大哥(对不起我想不到好的形容词了,意会吧,跳过)ㄟ( ▔, ▔ )ㄏ我倒是希望飞升修 罗场,但是我看了看能飞升的几个的性格,从源头上否决啊。
希望他们子辈能甜一些啊,顺便一说两个爸爸和儿子可真像(相貌&行为)(ಡωಡ)hiahiahia
前传的大家都是要做大事的人啊,看完之后非常感慨,真要照着恋爱脑选我怕不是开头就要G G。不过写得真好,我能很清晰的意会到天契对各个角色的感情区别,剧情发展非常顺畅,就是后面有时候我有些跟不上节奏。
小麒麟和剑灵真是赚足了我的眼泪(特别是剑灵555),他们的HE太过理想了,反而让人品尝不到Happy Ending的感觉,TE一个流离永世不见,一个归真炼化,当年的一骑一剑终究还是遗失在了这条路上。゚(゚´Д`゚)゚。不过我觉得天契跟他们其实没有太多恋爱上的发展(是的我的意思就是他们是单相思),只能说他们两个角色在天契或者真武的人生里占有了不低的地位。至于阿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俩盘起逻辑来能不BE就怪了,所以我看他BE反而没什么感觉,倒是NE的番外很带感啊。
作为一个奔着无情大道去反而打出了TE的我可以说是非常懵逼的,原来官配是龙战啊?!!感觉头顶一片** 马奔过,我以为不是清霄就是大哥呢,意难平啊意难平(虽然仔细想想他们确实很适合在一起_(:з」∠)_)只能说人生哪有几次不心动呢,就像天契对清霄的喜欢而无为,对江月的心动而错过,对大哥(对不起我想不到好的形容词了,意会吧,跳过)ㄟ( ▔, ▔ )ㄏ我倒是希望飞升修 罗场,但是我看了看能飞升的几个的性格,从源头上否决啊。
希望他们子辈能甜一些啊,顺便一说两个爸爸和儿子可真像(相貌&行为)(ಡωಡ)hiahiahia
故事从去不灭镜开始**迭起,是非常不错的作品。玩完后大概最感叹清霄,最喜欢万重山。算了一下灵无尘的be似乎是最多的,每个be都那么遗憾,又觉得很自然,大概他总是那么骄傲吧。他的he结局里,他手足无措地放下骄傲,说出了真话,如果你宁死都不肯和我在一起,那你活我死,真的挺震撼的,然后突然开车?(悄悄说干得好,不过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意识过来23333)。虽然说起来他对感情那么偏执,但其实也很在乎仙帝吧,不愿意居于天契的保护之后,对他而言,作为仙君死在仙魔大战中最自豪,这点很赞,他将金卷扔给天契并肩打败的戏,虽然只有一瞬我却很喜欢,结局天契对清霄说抱歉,回忆起当初一步错,步步错,一欺一妄,非常令人感叹。炽阳叔叔不用说了(其实不算叔叔啊喂2333,在这群人里面,估计都算小辈呢),就算他处于清霄同样的境遇,大家都相信他不会入魔,性格真的好,不愧是大师兄的爹2333,在剧中他和大师兄一样有选择自爆来挽救别人,是非常感人的剧情,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他醒来抱住天契那段,一边是不得不重伤的长老,一边是阔别已久的恋人,喜悦内疚震惊尴尬,戏剧冲击性很强,天契不会怪他刺出的那一剑,相反,如果万重山没有刺那一剑,也许我才会瞧不起他吧。(偷偷说,我很吃清霄和万重山的xie教,明明天契后宫那么多,清霄真的很针对万重山耶23333,清霄受伤,好几次都是万重山照顾打的,等天契飞升,他们两人又相互支撑仙界多年,好磕。)天契属于真·x冷淡,一心求道,有大爱又无情。相比之下,同样又强又拽,但是感情激烈的天枢更和我胃口一点,如果单说前面的天契,我比较喜欢他和涂九绝开车那段对话,他安慰的那句,你一个人在魔界辛苦了,比起前后一直冷冰冰,te里追求爱不要有执念的天契,这里不知不觉的温情更令人喜欢(不过结局得大道的天契也很有气势,手游里的天契倒是从头到尾都很有魅力)。相比本传深情,前传大家都是干大事的2333,谈恋爱虽然重要,身后的六界尊位和子民更重要,尔虞我诈阴谋诡计,所以注定没有前传甜,但是也别有风味,比起恋爱故事更像群像戏,更是cheng人世界的故事。突然想到,等以后天枢师兄玄机升到了神界,那岂不是大型修罗场???一定会很精彩。
故事从去不灭镜开始**迭起,是非常不错的作品。玩完后大概最感叹清霄,最喜欢万重山。算了一下灵无尘的be似乎是最多的,每个be都那么遗憾,又觉得很自然,大概他总是那么骄傲吧。他的he结局里,他手足无措地放下骄傲,说出了真话,如果你宁死都不肯和我在一起,那你活我死,真的挺震撼的,然后突然开车?(悄悄说干得好,不过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意识过来23333)。虽然说起来他对感情那么偏执,但其实也很在乎仙帝吧,不愿意居于天契的保护之后,对他而言,作为仙君死在仙魔大战中最自豪,这点很赞,他将金卷扔给天契并肩打败的戏,虽然只有一瞬我却很喜欢,结局天契对清霄说抱歉,回忆起当初一步错,步步错,一欺一妄,非常令人感叹。炽阳叔叔不用说了(其实不算叔叔啊喂2333,在这群人里面,估计都算小辈呢),就算他处于清霄同样的境遇,大家都相信他不会入魔,性格真的好,不愧是大师兄的爹2333,在剧中他和大师兄一样有选择自爆来挽救别人,是非常感人的剧情,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他醒来抱住天契那段,一边是不得不重伤的长老,一边是阔别已久的恋人,喜悦内疚震惊尴尬,戏剧冲击性很强,天契不会怪他刺出的那一剑,相反,如果万重山没有刺那一剑,也许我才会瞧不起他吧。(偷偷说,我很吃清霄和万重山的xie教,明明天契后宫那么多,清霄真的很针对万重山耶23333,清霄受伤,好几次都是万重山照顾打的,等天契飞升,他们两人又相互支撑仙界多年,好磕。)天契属于真·x冷淡,一心求道,有大爱又无情。相比之下,同样又强又拽,但是感情激烈的天枢更和我胃口一点,如果单说前面的天契,我比较喜欢他和涂九绝开车那段对话,他安慰的那句,你一个人在魔界辛苦了,比起前后一直冷冰冰,te里追求爱不要有执念的天契,这里不知不觉的温情更令人喜欢(不过结局得大道的天契也很有气势,手游里的天契倒是从头到尾都很有魅力)。相比本传深情,前传大家都是干大事的2333,谈恋爱虽然重要,身后的六界尊位和子民更重要,尔虞我诈阴谋诡计,所以注定没有前传甜,但是也别有风味,比起恋爱故事更像群像戏,更是cheng人世界的故事。突然想到,等以后天枢师兄玄机升到了神界,那岂不是大型修罗场???一定会很精彩。
终篇:因果路
真武修的是无情道,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孤厌纠缠”。
何谓纠缠?
纠缠是一根线,这根线可以是一份爱恋,一份恩情,一份忠诚或是其它任何一种情感。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一旦在“施”与“受”之间失衡,就会变作了纠缠。实际上,所谓纠缠就是结下了因果。因此,与其接受那不求回报的馈赠、奉献、甚至是牺牲,他是宁愿做一笔真金白银的公平交易。施与者,讲明条件;接受者,付清报酬。交易之后,无拖无欠,各行各路。
双修?不是不可以。其实这种对双方都有裨益的修炼也是一种均衡,因为在修炼当中,各自都有提升,互惠互利,不存在损人利己或是舍己为人的拖欠。但如果是牵涉到了***,那就完全不同了。基于这点,我是觉得真武双修的对象,不可能是沈璧风和墨麒武,更不可能是清霄和炽阳。因为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或多或少对真武、封铎或是玄天契都有着情感上的依附或是眷恋,而真武是不可能给予他们相应同等的回报。不要说真武从未想过以双修来提升,就算有,也不会是他们。因为若是与他们几人双修,那就会出现情感上“施”与“受”的失衡。
容江月,应该算是差一点就可以,因为当时的玄天契对他也是有过***之念的。只是时机总爱开玩笑,第一次被容江月自己错失了,后一次关键时刻被沈璧风闯破了。
龙战可以,是因为他是真武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动心的人,但真武动心而不自知,龙战则是有心而不起意。因此,他们知道彼此都不会因为双修而生出许多浓烈深厚的情感。其实真武要的,就是一种不变。他们双修之前是怎样,双修之后就还是怎样。
龙战看上去风流成性、***不羁,他也确实如此。但他与真武之间,即使是仙魔有别,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真武厌恶纠缠不结因果,而龙战所谓的风流与***,或是与正室夫人瑶霆“各履其责,各寻所欢”,或是与那些莺莺燕燕露水情缘“彼此愉悦,各取所需”。他们两人其实都是寻求的一种不拖不欠的均衡。没有所谓的我喜欢你,我甘愿为你做什么,舍弃什么,或是牺牲什么。因为基于这种情感上的无私付出,并不是你不求回报,我就没有亏欠的。
所以,他要向龙战取龙鳞,那也是先提出以缚龙索作为交换。即使龙战承诺要就来夺,夺得到就送他,而最后真武也是夺到了。这看似龙战履行承诺,是一种公平,但实际上龙鳞于龙战而言,是有何价值与重要性,真武心里是清楚的,他不会也不愿占这种便宜,因此他夜探龙战大殿,最后也是龙战以缚龙索作为给予龙鳞的交换,这样真武才安心离去。
由此可见,心中以“公平交易”作为准绳,有付出有回报,等价交换。
自己安心,对方也安心。
只有公平,才能安心,才能自在。
这是龙战的***不羁和真武的无情不仁,都期望做到的状态。虽然他们仙魔有别,却在此处有着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可以说他们都在寻求着心灵上的这种宁静、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其实,龙战从未绝七情断六欲,相反,他非常享受着人间的极乐。他的心里即使有意于真武,但他并非时时刻刻都护着真武,在他心里,只要真武不死,其它什么都无所谓,哪怕瑶霆说要以采补真武作为救其性命的代价,他也只是说“他只要活着就行,其他的你随意”。龙战对他的救助和关心,看似是隐于其***不羁和风流成性之下的,但最重要的是,他从未让真武内心产生亏欠之感。
如果说真武厌恶纠缠是不愿结下因果,那在我看来,龙战的行事作风是根本不在乎因果,或者说,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因果,他想杀就杀,要争就争,喜怒哀乐一切随心随性,不受任何拘束,只要他喜欢,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也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
虽然他不在乎因果,但真武在乎,所以他让自己对真武一直都是“有取有求,施恩望报”。取完、报完,一切了解,没有因果,没有纠缠。若还余下些什么,那就只有心底那份纯粹的喜欢。这份纯粹与利益无关、与立场无关、与责任无关、与恩仇无关、与修行无关、与肉体欢愉无关,与对方是否有意于自己无关,甚至与自己是否执着于对方也无关,他将这份纯粹提炼到了极致。因此,我们可以说龙战是最***风流之人,但在我看来,他的情感却又是最为纯粹的。只是真武之前不知人事、未识***,没意识到。所以他动了心却不自知,只觉得龙战有了妻室又流连花丛,自己便也不再炼药。因此,龙战在与真武继续着这个你追我逐的作品,其实也是龙战在等待真武自己慢慢开窍,意识到自己的那份纯粹,看清心底的那个人,否则,作品继续。
但即使最终开窍了、看清了,他们的心也是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无情之时,心不知所动;
有情之后,心不为所动。
终篇:因果路
真武修的是无情道,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孤厌纠缠”。
何谓纠缠?
纠缠是一根线,这根线可以是一份爱恋,一份恩情,一份忠诚或是其它任何一种情感。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一旦在“施”与“受”之间失衡,就会变作了纠缠。实际上,所谓纠缠就是结下了因果。因此,与其接受那不求回报的馈赠、奉献、甚至是牺牲,他是宁愿做一笔真金白银的公平交易。施与者,讲明条件;接受者,付清报酬。交易之后,无拖无欠,各行各路。
双修?不是不可以。其实这种对双方都有裨益的修炼也是一种均衡,因为在修炼当中,各自都有提升,互惠互利,不存在损人利己或是舍己为人的拖欠。但如果是牵涉到了***,那就完全不同了。基于这点,我是觉得真武双修的对象,不可能是沈璧风和墨麒武,更不可能是清霄和炽阳。因为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或多或少对真武、封铎或是玄天契都有着情感上的依附或是眷恋,而真武是不可能给予他们相应同等的回报。不要说真武从未想过以双修来提升,就算有,也不会是他们。因为若是与他们几人双修,那就会出现情感上“施”与“受”的失衡。
容江月,应该算是差一点就可以,因为当时的玄天契对他也是有过***之念的。只是时机总爱开玩笑,第一次被容江月自己错失了,后一次关键时刻被沈璧风闯破了。
龙战可以,是因为他是真武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动心的人,但真武动心而不自知,龙战则是有心而不起意。因此,他们知道彼此都不会因为双修而生出许多浓烈深厚的情感。其实真武要的,就是一种不变。他们双修之前是怎样,双修之后就还是怎样。
龙战看上去风流成性、***不羁,他也确实如此。但他与真武之间,即使是仙魔有别,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真武厌恶纠缠不结因果,而龙战所谓的风流与***,或是与正室夫人瑶霆“各履其责,各寻所欢”,或是与那些莺莺燕燕露水情缘“彼此愉悦,各取所需”。他们两人其实都是寻求的一种不拖不欠的均衡。没有所谓的我喜欢你,我甘愿为你做什么,舍弃什么,或是牺牲什么。因为基于这种情感上的无私付出,并不是你不求回报,我就没有亏欠的。
所以,他要向龙战取龙鳞,那也是先提出以缚龙索作为交换。即使龙战承诺要就来夺,夺得到就送他,而最后真武也是夺到了。这看似龙战履行承诺,是一种公平,但实际上龙鳞于龙战而言,是有何价值与重要性,真武心里是清楚的,他不会也不愿占这种便宜,因此他夜探龙战大殿,最后也是龙战以缚龙索作为给予龙鳞的交换,这样真武才安心离去。
由此可见,心中以“公平交易”作为准绳,有付出有回报,等价交换。
自己安心,对方也安心。
只有公平,才能安心,才能自在。
这是龙战的***不羁和真武的无情不仁,都期望做到的状态。虽然他们仙魔有别,却在此处有着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可以说他们都在寻求着心灵上的这种宁静、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其实,龙战从未绝七情断六欲,相反,他非常享受着人间的极乐。他的心里即使有意于真武,但他并非时时刻刻都护着真武,在他心里,只要真武不死,其它什么都无所谓,哪怕瑶霆说要以采补真武作为救其性命的代价,他也只是说“他只要活着就行,其他的你随意”。龙战对他的救助和关心,看似是隐于其***不羁和风流成性之下的,但最重要的是,他从未让真武内心产生亏欠之感。
如果说真武厌恶纠缠是不愿结下因果,那在我看来,龙战的行事作风是根本不在乎因果,或者说,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因果,他想杀就杀,要争就争,喜怒哀乐一切随心随性,不受任何拘束,只要他喜欢,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也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
虽然他不在乎因果,但真武在乎,所以他让自己对真武一直都是“有取有求,施恩望报”。取完、报完,一切了解,没有因果,没有纠缠。若还余下些什么,那就只有心底那份纯粹的喜欢。这份纯粹与利益无关、与立场无关、与责任无关、与恩仇无关、与修行无关、与肉体欢愉无关,与对方是否有意于自己无关,甚至与自己是否执着于对方也无关,他将这份纯粹提炼到了极致。因此,我们可以说龙战是最***风流之人,但在我看来,他的情感却又是最为纯粹的。只是真武之前不知人事、未识***,没意识到。所以他动了心却不自知,只觉得龙战有了妻室又流连花丛,自己便也不再炼药。因此,龙战在与真武继续着这个你追我逐的作品,其实也是龙战在等待真武自己慢慢开窍,意识到自己的那份纯粹,看清心底的那个人,否则,作品继续。
但即使最终开窍了、看清了,他们的心也是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无情之时,心不知所动;
有情之后,心不为所动。
篇六:道路
与灵无尘的不涉人世不同,万重山从尘俗中来,于人界修道,存凡心识人欲,有牵有挂。因此,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无尘的那种清冷孤绝,而是感受到他为人着想的层层暖意和坚定不移的凛然正气。凡人力弱,但与其他五人不同,我们似乎看不到万重山拥有无与匹敌的力量,更看不到他为了强大的力量而追逐。但同时,我们又觉得无论他是强是弱,你可以摧毁他,却永远不能打败他。他为了答应别人的一句承诺,可以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仙缘。但他并非无欲之人,他是凡人,内心怎会没有欲望。他也渴望强大,但却很知足。如果说灵无尘总是关注自己未曾得到的,那么万重山就总是记得自己已经拥有的。因此,沾染凡尘并不可怕,满身尘埃之人也未必就不如无尘无垢之人。“先出世再入世”与“先入世再出世”两者之间也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各人所受劫难不同,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守得住道,记得住路。
万重山对世人是怀着悲悯之心。哪怕是追逐他的恶人,他也会担心一场无妄之灾会伤其性命。他会惧怕,也有私心,但即使内心有过那么一瞬之怨念,却能马上约束自己的行为。除非涉及大是大非,他绝不会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或是怨恨而做出伤害他人一分一毫的事情。他无论做什么,总是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就连最初的扶助,也保持着三尺之遥,生怕自己的善意令他人感到不适。不想说的,他不逼迫;不愿做的,也不强求。大是大非面前,他立场坚定、绝不容情,但其余方面则是顺其自然、宽容以待。虽然他与天契都是悲悯世人,但天契对人的好,是暖意中透着寒凉,可万重山对人的好,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炽热。
喜欢万重山的人很多,这是肯定的。他可以说是整个剧中最暖心、最治愈之人。他做任何事都是先为他人考虑,关心于人又绝不让对方有任何压力。对弱小者从无轻视之意,对强大者也从无畏惧之心。若让他损人利己,他绝不会做,但若是要舍己为人,那倒是毫不犹疑。他顾大局、可信赖,是最好的引路人,也是最好的传承者。喜欢他,可能是因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是因为不管本善还是本恶,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多些心存善念、感恩之人,少些损人利己、背叛之事。
“道途艰辛,吾必慎之。灵脉传人,吾必重之”是天狼传人的誓言,可这“重”是需要重到何种程度?凡人的生命本就有限,正因有限,所以才显得更为珍贵。我们可以说整个天道宗就是真武当年为渡劫难在人界所布局的棋子,但我们也可以说,一枚棋子若能在寿命有限的人世中传承万载之久,它本身的价值其实早就超越了一枚棋子。因为不会有人天生就喜欢被人摆布,更不会有人毫无缘由地奉上自己宝贵的生命。之所以有,那定是因为有着比生命更为重要的存在。这种存在的重要性,或许连当年布局之人都未曾预料,也或者对于其信仰者而言,这种存在与传承的重要性比当初它的创始者更为重要。
万重山骨子里似乎天生就蕴藏着一股奉献牺牲的脉动。这里绝不是说他冲动鲁莽,不爱惜性命。恰恰相反,他道心坚定却不迂腐顽固,关键时刻又会权宜变通。只是在我看来,他所秉持的道与天契所信奉的自己与天地万物皆为一般还是不同的。他是将天地万物看得很重,而将自己看得很轻。信奉这种理念之人,会显得格外地意志坚定、不惧生死。因为在他们眼中,用自己的修为、机缘、乃至生命去成就一些人、一些事,这便是自己曾经存于世间的价值。
有人说灵无尘独善其身、不顾他人、太过自私,而玄天契无情之道又将人逼疯、太过伤人,可世间也没有哪种道就不会伤人。哪怕是万重山所信奉的这种重万物而轻自身,事事先为他人着想的理念,难道就真的不会伤人吗?我并不是说这种观念不好,试问我们这些世俗凡人有几个不喜欢这种一心付出而不求回报之人?只是每每在他为天契付出之际,我总是感觉这种以生命成就对方的感情太过炽烈,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哪怕是当他说到“我所做的事情都不是要让你记得,而是要让你忘记,让你更上一层楼”之时,我心里就在想,他这份宁可赔上性命也不舍得让天契冒半分风险的深情已经滴在心头、刻上烙印,怎么忘记?若真是要忘,恐怕就得剜了这颗心去。此时,我倒真是希望他是个有所求、施恩望报之人,至少让人知道该如何偿还,让这份感情有一个宣泄的窗口。而这种以命相救,让人无时间抗拒,又无法挽回,让人放不下更忘不掉,有生之年都亏欠着的感觉真是一种无形的煎熬。因此,我们喜欢他的舍己为人,震撼于他为传承而自行兵解,痛心于他为道义而刺出的一剑,但我们更应珍惜他的小小私心,那在幻境竹海之中的“我心悦你”和仙帝之战后他主动的十指相扣,掌心相贴。
我们崇拜英雄,歌颂烈士,但若是将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做得过于高尚完美,就会显得个人的欲望甚是卑微、生命格外渺小,似乎只要是为了沉重的责任与伟大的使命就能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舍弃所有。
不惧生死是很好,但更难得的是不轻言舍弃。
没有谁比谁更加重要,其实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路,守着自己的道。
每个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或许在另一个故事里化身幕后之人,而这个故事里的小人物或者就是下一个故事里的主导者。
篇六:道路
与灵无尘的不涉人世不同,万重山从尘俗中来,于人界修道,存凡心识人欲,有牵有挂。因此,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无尘的那种清冷孤绝,而是感受到他为人着想的层层暖意和坚定不移的凛然正气。凡人力弱,但与其他五人不同,我们似乎看不到万重山拥有无与匹敌的力量,更看不到他为了强大的力量而追逐。但同时,我们又觉得无论他是强是弱,你可以摧毁他,却永远不能打败他。他为了答应别人的一句承诺,可以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仙缘。但他并非无欲之人,他是凡人,内心怎会没有欲望。他也渴望强大,但却很知足。如果说灵无尘总是关注自己未曾得到的,那么万重山就总是记得自己已经拥有的。因此,沾染凡尘并不可怕,满身尘埃之人也未必就不如无尘无垢之人。“先出世再入世”与“先入世再出世”两者之间也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各人所受劫难不同,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守得住道,记得住路。
万重山对世人是怀着悲悯之心。哪怕是追逐他的恶人,他也会担心一场无妄之灾会伤其性命。他会惧怕,也有私心,但即使内心有过那么一瞬之怨念,却能马上约束自己的行为。除非涉及大是大非,他绝不会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或是怨恨而做出伤害他人一分一毫的事情。他无论做什么,总是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就连最初的扶助,也保持着三尺之遥,生怕自己的善意令他人感到不适。不想说的,他不逼迫;不愿做的,也不强求。大是大非面前,他立场坚定、绝不容情,但其余方面则是顺其自然、宽容以待。虽然他与天契都是悲悯世人,但天契对人的好,是暖意中透着寒凉,可万重山对人的好,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炽热。
喜欢万重山的人很多,这是肯定的。他可以说是整个剧中最暖心、最治愈之人。他做任何事都是先为他人考虑,关心于人又绝不让对方有任何压力。对弱小者从无轻视之意,对强大者也从无畏惧之心。若让他损人利己,他绝不会做,但若是要舍己为人,那倒是毫不犹疑。他顾大局、可信赖,是最好的引路人,也是最好的传承者。喜欢他,可能是因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是因为不管本善还是本恶,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多些心存善念、感恩之人,少些损人利己、背叛之事。
“道途艰辛,吾必慎之。灵脉传人,吾必重之”是天狼传人的誓言,可这“重”是需要重到何种程度?凡人的生命本就有限,正因有限,所以才显得更为珍贵。我们可以说整个天道宗就是真武当年为渡劫难在人界所布局的棋子,但我们也可以说,一枚棋子若能在寿命有限的人世中传承万载之久,它本身的价值其实早就超越了一枚棋子。因为不会有人天生就喜欢被人摆布,更不会有人毫无缘由地奉上自己宝贵的生命。之所以有,那定是因为有着比生命更为重要的存在。这种存在的重要性,或许连当年布局之人都未曾预料,也或者对于其信仰者而言,这种存在与传承的重要性比当初它的创始者更为重要。
万重山骨子里似乎天生就蕴藏着一股奉献牺牲的脉动。这里绝不是说他冲动鲁莽,不爱惜性命。恰恰相反,他道心坚定却不迂腐顽固,关键时刻又会权宜变通。只是在我看来,他所秉持的道与天契所信奉的自己与天地万物皆为一般还是不同的。他是将天地万物看得很重,而将自己看得很轻。信奉这种理念之人,会显得格外地意志坚定、不惧生死。因为在他们眼中,用自己的修为、机缘、乃至生命去成就一些人、一些事,这便是自己曾经存于世间的价值。
有人说灵无尘独善其身、不顾他人、太过自私,而玄天契无情之道又将人逼疯、太过伤人,可世间也没有哪种道就不会伤人。哪怕是万重山所信奉的这种重万物而轻自身,事事先为他人着想的理念,难道就真的不会伤人吗?我并不是说这种观念不好,试问我们这些世俗凡人有几个不喜欢这种一心付出而不求回报之人?只是每每在他为天契付出之际,我总是感觉这种以生命成就对方的感情太过炽烈,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哪怕是当他说到“我所做的事情都不是要让你记得,而是要让你忘记,让你更上一层楼”之时,我心里就在想,他这份宁可赔上性命也不舍得让天契冒半分风险的深情已经滴在心头、刻上烙印,怎么忘记?若真是要忘,恐怕就得剜了这颗心去。此时,我倒真是希望他是个有所求、施恩望报之人,至少让人知道该如何偿还,让这份感情有一个宣泄的窗口。而这种以命相救,让人无时间抗拒,又无法挽回,让人放不下更忘不掉,有生之年都亏欠着的感觉真是一种无形的煎熬。因此,我们喜欢他的舍己为人,震撼于他为传承而自行兵解,痛心于他为道义而刺出的一剑,但我们更应珍惜他的小小私心,那在幻境竹海之中的“我心悦你”和仙帝之战后他主动的十指相扣,掌心相贴。
我们崇拜英雄,歌颂烈士,但若是将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做得过于高尚完美,就会显得个人的欲望甚是卑微、生命格外渺小,似乎只要是为了沉重的责任与伟大的使命就能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舍弃所有。
不惧生死是很好,但更难得的是不轻言舍弃。
没有谁比谁更加重要,其实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路,守着自己的道。
每个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或许在另一个故事里化身幕后之人,而这个故事里的小人物或者就是下一个故事里的主导者。
篇五:染尘路
灵无尘,未涉人世只存天地,无尘无垢,无牵无挂。但他所修的无情道与封铎的无情道,其实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他的无情是独善其身,对身外之物皆无牵无挂,但却未必将自己与天地万物视作同等;
而封铎的无情是不仁无情,将自身与天地万物看作一般无二。他重视每一人、每一物,就如同重视自身一样;他亦轻视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如同在自身与在他身,一样重一样轻。
因此,即使千年之后,不灭境危机之际,灵无尘认为应先行自保,再顾他人,而玄天契选择的是不顾安危,舍身相救。
无尘第一次接触人世,应该是封铎递过的那一杯百果酒。凡俗之酒不比仙酿纯净,无尘品出了涩,品出了果香,继而品出了更涩。这其实是最原始的一种体验。
第一次的涩,是酒本身的涩,也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涩。这种涩,是较之无味的涩;
第二次的果香,是酒的一部分,也是不同于涩的另一种存在。品出了果香就意味着体会到了物与物之不同;
第三次的更涩,虽也是酒中之涩,却变成了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涩。这种涩,是较之果香之涩,只有品出了果香,才能让涩更涩。
无尘存于天地,但天地不止无尘。他的心无牵挂是很好,但从未牵挂又如何知牵挂的滋味,更不知牵挂之后需要再度放下牵挂之时,心中是痛,是喜,是艰难,还是畅快?
封铎当时邀他共尝百果之酒,实际上是希望他能通过此酒品出自己的滋味,于修行更上一层。
无尘看出了他的心意,却也看错了他的心意。看出的是他对自己的那一份在意,看错的是将那一份在意当成了迷惑而未能看到他的用心良苦。无尘嘴上虽说道心坚定,不受迷惑,但再尝百果酒之时,却觉酒中之涩更甚,不愿再饮。这时的他,心中牵挂已起。
因此,无尘才说,他的道途在那一杯百果酒之后就毁了。
无尘第一次邀封铎隐遁,应该是他走不出那片迷雾,挣不开那份**,放不下那丝牵挂。
他有了第一个在意之人,体会到了心有所系的滋味。可封铎的那一句“想,却不多”,是实话,却也最是伤人,就如同他说“孤虽爱酒,却非嗜酒”。
此时,在无尘心中,除了自己与封铎之外,举世皆尘。然而,在封铎心中,所谓的“倾慕于他”原来与他所酿之酒一样。
有,固然好,但也不是非他不可。
封铎没错,他修的本就是无情道,任何事物在他眼中怎会不同,又怎能不同?
无尘所言,“实则是否隐遁,对我二人并无区别”。
他说谎。
自己眼中只有一人,可封铎眼中却有太多人。现在的仙庭实在太过拥挤、太过喧闹,看得到他对别人的在意,看得到他对别人的相助,看得到他为别人的赴汤蹈火,却唯独看不到当初他对自己的那份与众不同。
只有隐遁,封铎的眼中才会唯他一人。自己时时刻刻望着他,心中或许才能放下那丝牵挂。
但他不能说。说了,就不是无尘无垢了。
想说而不能说,想得而得不到。郁结于胸,修行停滞。
无尘,心乱了。
无尘第一次请封铎助他修炼,封铎言道“岁月漫长,孤能助你一次,不能助你第二次。日后若孤不在,难道你要一度停滞不前?你若需人相助,孤将语心许配于你。”
无尘,你听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他不能助你;你听到了他将会不在;你听到了他明知你心中所求却将妹妹许配给你。
但你听不出所谓“岁月漫长”是他对你今后独自修行的担忧;你听不出他所说的“不在”并非“不愿在”而是“不能在”。若非自己将面临大劫,他如何会将唯一的妹妹托付于你?
你将担忧看成了轻视,你将信任看成了侮辱。
耳已聩,眼已迷,恨意起,魔念生。
无尘恨的是什么?
恨封铎的一声“倾慕”乱了他的道心,恨封铎对其他人太多的在意。
其实,前者只能怪自己道心不坚,至于后者,封铎修的本就是无情道,又怎能怪他?
在我看来,无尘自己心里对此也并非一点都不知。我并不认为他的入魔与疯狂仅仅只是因为对封铎的求而不得,他更不只是一个因爱成恨、为爱痴狂之人。有人可能会认为他在当年仙魔大战之时的背叛是因为封铎两次分别拒绝了他的隐遁与双修。可我却认为这两次拒绝或许是导火索,但他的执念和恨意如此强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所修之道。
他的无情本来就是将自身置于世间万物之上,而他的矛盾之处就在于:
一方面,他虽然羡慕封铎的战无不胜,但他心里未必就认可封铎是仙界的第一人。特别是当封铎战绩越来越显赫,所谓的清霄帝君只是真武帝君的好友。这对于旁人或许并无不妥,但对他来说,这极大地挑战了他一直以来看待自身与世间万物的观点,同时对他而言,这也意味着自己低人一等,即使这个人是他心中在意之人,他也不能接受。
另一方面,他在意封铎,也明白封铎所倾慕的是他无尘无垢的样子。他想保持着这份美好,可同时他又憎恨着自己的这副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样子。这份美好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让他不能动弹、无法施展,而自己偏偏又只能困在这个枷锁之中,微笑着、压抑着。同时,封铎又将他保护得太好,自他因魔界偷袭重伤后,封铎便不再让他上战场,恐他受损分毫。
这份好,他也并非不知,但这对他而言,就像是永远剥夺了他证明自己实力、地位以及存在感的机会。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何他对后来仙帝之战如此执着的原因。
——“方向不一致,你为何会来此?”
——“行事匆忙,走错了路。”
——“你救我一命,我带你寻路。我们两就扯平了。”
你说这是开始,还是结束?
当此心结解开,无尘才是真正活了过来。这时的他,该道歉的道歉,该偿还的偿还,该赴死就赴死,唯独不存半分懊悔。他的畅笑,他的任性挥洒,他凌乱的仙袍,他散落的长发,没有半点昔日的清冷高绝,可这就是无尘内心真实的样子,清澈、干净、透亮、耀眼。
不带半点掩饰,不存一丝压抑。
心死了,心醒了,
心偿了,心醉了。
心化尘,尘暖心,
无尘心,心无尘。
篇五:染尘路
灵无尘,未涉人世只存天地,无尘无垢,无牵无挂。但他所修的无情道与封铎的无情道,其实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他的无情是独善其身,对身外之物皆无牵无挂,但却未必将自己与天地万物视作同等;
而封铎的无情是不仁无情,将自身与天地万物看作一般无二。他重视每一人、每一物,就如同重视自身一样;他亦轻视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如同在自身与在他身,一样重一样轻。
因此,即使千年之后,不灭境危机之际,灵无尘认为应先行自保,再顾他人,而玄天契选择的是不顾安危,舍身相救。
无尘第一次接触人世,应该是封铎递过的那一杯百果酒。凡俗之酒不比仙酿纯净,无尘品出了涩,品出了果香,继而品出了更涩。这其实是最原始的一种体验。
第一次的涩,是酒本身的涩,也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涩。这种涩,是较之无味的涩;
第二次的果香,是酒的一部分,也是不同于涩的另一种存在。品出了果香就意味着体会到了物与物之不同;
第三次的更涩,虽也是酒中之涩,却变成了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涩。这种涩,是较之果香之涩,只有品出了果香,才能让涩更涩。
无尘存于天地,但天地不止无尘。他的心无牵挂是很好,但从未牵挂又如何知牵挂的滋味,更不知牵挂之后需要再度放下牵挂之时,心中是痛,是喜,是艰难,还是畅快?
封铎当时邀他共尝百果之酒,实际上是希望他能通过此酒品出自己的滋味,于修行更上一层。
无尘看出了他的心意,却也看错了他的心意。看出的是他对自己的那一份在意,看错的是将那一份在意当成了迷惑而未能看到他的用心良苦。无尘嘴上虽说道心坚定,不受迷惑,但再尝百果酒之时,却觉酒中之涩更甚,不愿再饮。这时的他,心中牵挂已起。
因此,无尘才说,他的道途在那一杯百果酒之后就毁了。
无尘第一次邀封铎隐遁,应该是他走不出那片迷雾,挣不开那份**,放不下那丝牵挂。
他有了第一个在意之人,体会到了心有所系的滋味。可封铎的那一句“想,却不多”,是实话,却也最是伤人,就如同他说“孤虽爱酒,却非嗜酒”。
此时,在无尘心中,除了自己与封铎之外,举世皆尘。然而,在封铎心中,所谓的“倾慕于他”原来与他所酿之酒一样。
有,固然好,但也不是非他不可。
封铎没错,他修的本就是无情道,任何事物在他眼中怎会不同,又怎能不同?
无尘所言,“实则是否隐遁,对我二人并无区别”。
他说谎。
自己眼中只有一人,可封铎眼中却有太多人。现在的仙庭实在太过拥挤、太过喧闹,看得到他对别人的在意,看得到他对别人的相助,看得到他为别人的赴汤蹈火,却唯独看不到当初他对自己的那份与众不同。
只有隐遁,封铎的眼中才会唯他一人。自己时时刻刻望着他,心中或许才能放下那丝牵挂。
但他不能说。说了,就不是无尘无垢了。
想说而不能说,想得而得不到。郁结于胸,修行停滞。
无尘,心乱了。
无尘第一次请封铎助他修炼,封铎言道“岁月漫长,孤能助你一次,不能助你第二次。日后若孤不在,难道你要一度停滞不前?你若需人相助,孤将语心许配于你。”
无尘,你听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他不能助你;你听到了他将会不在;你听到了他明知你心中所求却将妹妹许配给你。
但你听不出所谓“岁月漫长”是他对你今后独自修行的担忧;你听不出他所说的“不在”并非“不愿在”而是“不能在”。若非自己将面临大劫,他如何会将唯一的妹妹托付于你?
你将担忧看成了轻视,你将信任看成了侮辱。
耳已聩,眼已迷,恨意起,魔念生。
无尘恨的是什么?
恨封铎的一声“倾慕”乱了他的道心,恨封铎对其他人太多的在意。
其实,前者只能怪自己道心不坚,至于后者,封铎修的本就是无情道,又怎能怪他?
在我看来,无尘自己心里对此也并非一点都不知。我并不认为他的入魔与疯狂仅仅只是因为对封铎的求而不得,他更不只是一个因爱成恨、为爱痴狂之人。有人可能会认为他在当年仙魔大战之时的背叛是因为封铎两次分别拒绝了他的隐遁与双修。可我却认为这两次拒绝或许是导火索,但他的执念和恨意如此强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所修之道。
他的无情本来就是将自身置于世间万物之上,而他的矛盾之处就在于:
一方面,他虽然羡慕封铎的战无不胜,但他心里未必就认可封铎是仙界的第一人。特别是当封铎战绩越来越显赫,所谓的清霄帝君只是真武帝君的好友。这对于旁人或许并无不妥,但对他来说,这极大地挑战了他一直以来看待自身与世间万物的观点,同时对他而言,这也意味着自己低人一等,即使这个人是他心中在意之人,他也不能接受。
另一方面,他在意封铎,也明白封铎所倾慕的是他无尘无垢的样子。他想保持着这份美好,可同时他又憎恨着自己的这副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样子。这份美好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让他不能动弹、无法施展,而自己偏偏又只能困在这个枷锁之中,微笑着、压抑着。同时,封铎又将他保护得太好,自他因魔界偷袭重伤后,封铎便不再让他上战场,恐他受损分毫。
这份好,他也并非不知,但这对他而言,就像是永远剥夺了他证明自己实力、地位以及存在感的机会。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何他对后来仙帝之战如此执着的原因。
——“方向不一致,你为何会来此?”
——“行事匆忙,走错了路。”
——“你救我一命,我带你寻路。我们两就扯平了。”
你说这是开始,还是结束?
当此心结解开,无尘才是真正活了过来。这时的他,该道歉的道歉,该偿还的偿还,该赴死就赴死,唯独不存半分懊悔。他的畅笑,他的任性挥洒,他凌乱的仙袍,他散落的长发,没有半点昔日的清冷高绝,可这就是无尘内心真实的样子,清澈、干净、透亮、耀眼。
不带半点掩饰,不存一丝压抑。
心死了,心醒了,
心偿了,心醉了。
心化尘,尘暖心,
无尘心,心无尘。
篇四:绝路
其实我一直在想,涂九绝走的是一条什么路。
他曾说,他的目标是一统三界,使幽冥一族重临巅峰。
如果单纯只是以此为目标,那他对真武的一系列筹谋就有些与此目标背道而驰。
当然,剧中也提及,他是幽冥一族仅余的最后一人,万载孤寂。
即使他身为魔尊,但魔界弱肉强食,魔界之人于他而言只是屈服于他的力量,只是他攻打其余两界的武器,所以即使他立于魔界巅峰,他仍是孤独的。也正因如此,他格外珍惜真武这个对手。不仅不让他死,还费尽心机令真武重获昔日实力。
因为只有真武拥有与之匹敌的力量,才是他眼中真正的对手。在这条路上,他才不至于孤独。
因此,在真武破道入魔之前,涂九绝应是将他当作自己通向三界巅峰之路上的唯一趣味之源。
但当两人开始同修异魔圣典之时,为突破第十层,需要他们心意相通。
这种宛若一人的心意相通与战场之上对手之间的了解是不同的。
你清楚他的实力,但不一定明白他的心意;
你了解他的战略部署,却未必能理解他的得失取舍。
这时的涂九绝开始尝试“思真武之所思,念真武之所念”。这应是他万载岁月之中第一次尝试去理解他人的思想。但他虽能猜到真武心中挂念被囚于坤山的沈璧风和被困于妖界的墨麒武,却不曾想到真武竟会将自己的护体罡气送给怜轻衫以助她渡过妖界通道雷暴之击。
此举表面上看似是真武猜到涂九绝心中盘算而故意不遂他心愿,但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两人对事物所持的价值观不同。
按照涂九绝所想,将怜轻衫带回坤山,将狐族灵珠被盗一事的前因后果告知天婵,这样沈璧风之困立时可解;至于麒武,他本就是妖界之主,既然他下令将妖界通道关闭,那也不会有人能贸然闯入伤他性命。这样做,无疑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最为稳妥之法,并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对真武自己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但我猜想真武考虑的应是,沈璧风虽被囚于坤山,但尚无性命之忧;然而麒武心裂受六十年炎火焚烧,恐怕妖丹都要碎裂。因此,麒武的情况较之沈璧风更为危险。所以,他将自己的护体罡气交给怜轻衫。而以她对麒武的执着深情,交给了她其实就是间接交到了麒武手中,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他性命。
他们两人,一个是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上,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而另一人则是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平等的地位,虽失去护体罡气作为保护屏障,但三人性命无忧。说到底,护体罡气是身外物,没了可以再炼,可若是失了性命,那就无可挽救。(说得轻松,那是他自己保命的最后一道屏障!)
由此可见,涂九绝虽能想到真武心中所想,但若无法真正理解真武信奉之道,是无法做到“心意相通”这四个字。
而在涂九绝因与真武共闯异魔圣典第十层而被渡业火所伤,在真武助他疗伤期间,从涂九绝所言之中可以看出,他已明白即使二人知道对方心意,但真武并不认可他的唯力量至强、唯利益至上的处事观点,正如他不认可真武为了那些“杂碎废人”将自身的骨头、气运、护体屏障一一送出。
他不但不认可,而且还觉得极其愚蠢。因为所谓的“杂碎废人”只是真武当年为了渡过劫难而布下的棋子,既然劫难已过,棋子的价值自然也就耗尽。没有价值的人,为何还值得真武损伤自己来相救相护?
这时的他,理解了真武的做法,却并不认可。或者说,他知道真武会如何做,但却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武才会说出那句“不曾有人关怀你?”
真武当时的这句话应该对涂九绝是有很大触动的。这种触动,是他在万载的岁月之中即使身为魔界至尊,仍是孤身一人。但这种孤独,不是因为魔界的弱肉强食,而是因为幽冥一族只余他一人。其实弱肉强食并非只在魔界独有。在人界、妖界,甚至是仙界,若力量不济,终将被淘汰。这其中的区别只是在于,在人界与仙界并未将这种弱肉强食作为断绝弱者生路的理由。各界资源有限,强大者占据更好更多的生存资源,弱小者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这并非只是魔界的生存法则,这是整个天地的生存法则。
魔界顺应这个法则,让强者更强,让弱者灭绝;而仙界和人界却尽量弱化这个法则,让更多的生灵可以生存下去。
因此,在我看来,涂九绝的孤独不在于魔界的弱肉强食,也不在于万载的岁月过于漫长,而是在于,他不仅看到了魔界的弱肉强食,同时也看到了仙界和人界中弱者的生存之机;
他不仅孤身一人渡过了万载的岁月,而且今后仍只能孤身一人渡过望不到尽头的时光,可同时偏偏又总是让他听到仙界的饮宴欢笑,闻到人界的烟火缭绕。
人之所以孤独,不在于身边没有他人,也不是身边无人关怀,而是曾经关怀之人永远也不会复生,但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人在乎之人彼此患难相扶,荣辱与共。
因此,他的孤独不是那种寂寞、可怜、凄凉,而是一种憎恨。他恨那些活着的弱者,恨那些不孤独的人,他甚至恨那些曾经关怀过他的人。
于是,真武在州之府向他坦言,自己要做三界共主。
自古仙魔不两立,真武与他生而敌对,这应该算是真武在敌对立场上所做的唯一一次让步,但并不是无条件妥协。
涂九绝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魔界巅峰也好,三界至尊也罢,他其实只是在夺取和杀戮的过程中回味当年幽冥一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看到三界动乱,争斗不休,就像是重复幽冥一族当年从高峰跌落,夹缝求生。但即使他夺了三界,站在了巅峰,可幽冥一族已经灭绝,根本无法回复到当初的鼎盛之时。届时,就如同当年他夺取了魔尊之位时一样,他会觉得无趣,仍是孤身一人。这种孤独会一直伴随着他,再过一万载,两万载……折磨到他发疯,直至他终无法忍受而毁了三界中一切不孤独的生灵。
所以,涂九绝所走的是一条根本到不了终点的绝路。
绝路不是死路,他是不***的。
这条路的矛盾在于,他所要的根本就已经毁灭,无论他如何强大,无论他站在哪座巅峰。
但同时,他又不停地在走,他要活着。他不是为了求生而走,是因为走才能证明活着。
他走的这条路没有尽头,直到他自己走不动,或者是他把整个世界给毁灭。
因此,真武可退一步,但也只可退这一步。
于涂九绝而言,魔界还在,三界一统,有人与他两心相照,他想做的,真武都替他做到。
他不用退、不会死,不孤单。只是不可再向前一步。
直至黑水之行,涂九绝开了五行逆阵,借了紫皇真气,舍生台被毁,释放了寂灭魔魂,同时,他自己也被邪祟所侵。在袭击妖界之时,被真武断臂失心,吞吃寂灭魔魂。
此时这两个对立之人已无路可走,更无路可退。
弑道要夺三界,就会孤独一生,直至毁灭所有;
真武要保三界,就必将寂灭魔魂连同寄居的躯壳一并诛杀。
以仙诛魔不难,难的是如何在诛杀寂灭的同时又保全涂九绝的性命。
幽冥故地,彼岸花旁,真武剜出自己的心交至他手,将寂灭魔魂引至自身,让涂九绝吸了自己的仙元精魄,而自己成为了全魔之身。
敌对之人,彼岸之花;有花无叶,有你无我。
立场不弃,绝路前行;仙中有魔,魔中有仙。
同担责任,共渡业报;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篇四:绝路
其实我一直在想,涂九绝走的是一条什么路。
他曾说,他的目标是一统三界,使幽冥一族重临巅峰。
如果单纯只是以此为目标,那他对真武的一系列筹谋就有些与此目标背道而驰。
当然,剧中也提及,他是幽冥一族仅余的最后一人,万载孤寂。
即使他身为魔尊,但魔界弱肉强食,魔界之人于他而言只是屈服于他的力量,只是他攻打其余两界的武器,所以即使他立于魔界巅峰,他仍是孤独的。也正因如此,他格外珍惜真武这个对手。不仅不让他死,还费尽心机令真武重获昔日实力。
因为只有真武拥有与之匹敌的力量,才是他眼中真正的对手。在这条路上,他才不至于孤独。
因此,在真武破道入魔之前,涂九绝应是将他当作自己通向三界巅峰之路上的唯一趣味之源。
但当两人开始同修异魔圣典之时,为突破第十层,需要他们心意相通。
这种宛若一人的心意相通与战场之上对手之间的了解是不同的。
你清楚他的实力,但不一定明白他的心意;
你了解他的战略部署,却未必能理解他的得失取舍。
这时的涂九绝开始尝试“思真武之所思,念真武之所念”。这应是他万载岁月之中第一次尝试去理解他人的思想。但他虽能猜到真武心中挂念被囚于坤山的沈璧风和被困于妖界的墨麒武,却不曾想到真武竟会将自己的护体罡气送给怜轻衫以助她渡过妖界通道雷暴之击。
此举表面上看似是真武猜到涂九绝心中盘算而故意不遂他心愿,但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两人对事物所持的价值观不同。
按照涂九绝所想,将怜轻衫带回坤山,将狐族灵珠被盗一事的前因后果告知天婵,这样沈璧风之困立时可解;至于麒武,他本就是妖界之主,既然他下令将妖界通道关闭,那也不会有人能贸然闯入伤他性命。这样做,无疑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最为稳妥之法,并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对真武自己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但我猜想真武考虑的应是,沈璧风虽被囚于坤山,但尚无性命之忧;然而麒武心裂受六十年炎火焚烧,恐怕妖丹都要碎裂。因此,麒武的情况较之沈璧风更为危险。所以,他将自己的护体罡气交给怜轻衫。而以她对麒武的执着深情,交给了她其实就是间接交到了麒武手中,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他性命。
他们两人,一个是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上,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而另一人则是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平等的地位,虽失去护体罡气作为保护屏障,但三人性命无忧。说到底,护体罡气是身外物,没了可以再炼,可若是失了性命,那就无可挽救。(说得轻松,那是他自己保命的最后一道屏障!)
由此可见,涂九绝虽能想到真武心中所想,但若无法真正理解真武信奉之道,是无法做到“心意相通”这四个字。
而在涂九绝因与真武共闯异魔圣典第十层而被渡业火所伤,在真武助他疗伤期间,从涂九绝所言之中可以看出,他已明白即使二人知道对方心意,但真武并不认可他的唯力量至强、唯利益至上的处事观点,正如他不认可真武为了那些“杂碎废人”将自身的骨头、气运、护体屏障一一送出。
他不但不认可,而且还觉得极其愚蠢。因为所谓的“杂碎废人”只是真武当年为了渡过劫难而布下的棋子,既然劫难已过,棋子的价值自然也就耗尽。没有价值的人,为何还值得真武损伤自己来相救相护?
这时的他,理解了真武的做法,却并不认可。或者说,他知道真武会如何做,但却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武才会说出那句“不曾有人关怀你?”
真武当时的这句话应该对涂九绝是有很大触动的。这种触动,是他在万载的岁月之中即使身为魔界至尊,仍是孤身一人。但这种孤独,不是因为魔界的弱肉强食,而是因为幽冥一族只余他一人。其实弱肉强食并非只在魔界独有。在人界、妖界,甚至是仙界,若力量不济,终将被淘汰。这其中的区别只是在于,在人界与仙界并未将这种弱肉强食作为断绝弱者生路的理由。各界资源有限,强大者占据更好更多的生存资源,弱小者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这并非只是魔界的生存法则,这是整个天地的生存法则。
魔界顺应这个法则,让强者更强,让弱者灭绝;而仙界和人界却尽量弱化这个法则,让更多的生灵可以生存下去。
因此,在我看来,涂九绝的孤独不在于魔界的弱肉强食,也不在于万载的岁月过于漫长,而是在于,他不仅看到了魔界的弱肉强食,同时也看到了仙界和人界中弱者的生存之机;
他不仅孤身一人渡过了万载的岁月,而且今后仍只能孤身一人渡过望不到尽头的时光,可同时偏偏又总是让他听到仙界的饮宴欢笑,闻到人界的烟火缭绕。
人之所以孤独,不在于身边没有他人,也不是身边无人关怀,而是曾经关怀之人永远也不会复生,但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人在乎之人彼此患难相扶,荣辱与共。
因此,他的孤独不是那种寂寞、可怜、凄凉,而是一种憎恨。他恨那些活着的弱者,恨那些不孤独的人,他甚至恨那些曾经关怀过他的人。
于是,真武在州之府向他坦言,自己要做三界共主。
自古仙魔不两立,真武与他生而敌对,这应该算是真武在敌对立场上所做的唯一一次让步,但并不是无条件妥协。
涂九绝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魔界巅峰也好,三界至尊也罢,他其实只是在夺取和杀戮的过程中回味当年幽冥一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看到三界动乱,争斗不休,就像是重复幽冥一族当年从高峰跌落,夹缝求生。但即使他夺了三界,站在了巅峰,可幽冥一族已经灭绝,根本无法回复到当初的鼎盛之时。届时,就如同当年他夺取了魔尊之位时一样,他会觉得无趣,仍是孤身一人。这种孤独会一直伴随着他,再过一万载,两万载……折磨到他发疯,直至他终无法忍受而毁了三界中一切不孤独的生灵。
所以,涂九绝所走的是一条根本到不了终点的绝路。
绝路不是死路,他是不***的。
这条路的矛盾在于,他所要的根本就已经毁灭,无论他如何强大,无论他站在哪座巅峰。
但同时,他又不停地在走,他要活着。他不是为了求生而走,是因为走才能证明活着。
他走的这条路没有尽头,直到他自己走不动,或者是他把整个世界给毁灭。
因此,真武可退一步,但也只可退这一步。
于涂九绝而言,魔界还在,三界一统,有人与他两心相照,他想做的,真武都替他做到。
他不用退、不会死,不孤单。只是不可再向前一步。
直至黑水之行,涂九绝开了五行逆阵,借了紫皇真气,舍生台被毁,释放了寂灭魔魂,同时,他自己也被邪祟所侵。在袭击妖界之时,被真武断臂失心,吞吃寂灭魔魂。
此时这两个对立之人已无路可走,更无路可退。
弑道要夺三界,就会孤独一生,直至毁灭所有;
真武要保三界,就必将寂灭魔魂连同寄居的躯壳一并诛杀。
以仙诛魔不难,难的是如何在诛杀寂灭的同时又保全涂九绝的性命。
幽冥故地,彼岸花旁,真武剜出自己的心交至他手,将寂灭魔魂引至自身,让涂九绝吸了自己的仙元精魄,而自己成为了全魔之身。
敌对之人,彼岸之花;有花无叶,有你无我。
立场不弃,绝路前行;仙中有魔,魔中有仙。
同担责任,共渡业报;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篇三:爱恋之路
容江月曾说,他年纪小,他吃亏。我是觉得这句话他说对了一半。年纪小是真的,吃亏就实在不知他吃亏在哪里了。且不说之前身为真武破仙剑的沈璧风和万年难遇的王者墨麒麟,就是魔尊、清霄和炽阳,在我看来,他们任何一人的杀伤力都比不上这位年纪最小的美人儿。因为只有在走他的线时,我是难受极了,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被破功。
殊色无双,西子捧心,笑靥羞桃花,蹙眉惹人怜。这轮江中之月的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对容颜之美的赞叹之词。我心中不由得暗自想着,这种美人不仅模糊了性别,恐怕不管对方是敌是友,都忍不下心来对他下狠手,不然就破坏了造物之美,真是罪过(嗯,再回想一下,好像唯独沈璧风除外)。我们有时候还真是很矛盾,明明都喜欢看美人,但若是看到一人被美色所迷,就会觉得这人真是肤浅,说得好像非要这位美人不仅皮囊美还要心灵美,这才不算肤浅。其实人与人相见,这第一眼都是皮囊色相,容颜绝丽再加上楚楚可怜,激发内心的保护欲,从而心生爱慕,这是多自然的事。容江月有句话问得好,若初见之时,他不是这般姿容而是“通体黝黑,满脸麻子”之人,玄天契会怎样。我是觉得当时天契的回答避重就轻。人是肯定会救,但绝不会“心口猛烈跳动”、不会“移不开眼”,更不会“脑中全是那才子佳人的话本”。
这容颜之美确实是容江月与生俱来的杀伤武器,但若说这是他最为厉害之处,我却不这样认为。真话与谎言,在是非观中是泾渭分明,但若摊上***一事,这就完全不同。无论是容江月所说的用心去编织一个谎言,还是玄天契所说的坦诚相待真心以对,我们并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各人观点不同而已。其实我倒觉得真话与谎言并不那么重要,动人心者其实是那一份与众不同。若他从不说谎却愿为一人而瞒骗众生,或是他从来满嘴谎话却愿为一人而吐露真言,虽说不一定会因为这一句真或是一句假就坠入疯狂爱恋之中,但却很难说自己一点都不心动。对于容江月而言,无论是他要求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还是水云宫禁地的细心呵护,他不仅让天契看到自己对他的好,而且让他清楚地知道这份好只对他一人。因此,无论他是言语刻薄,自私小气,还是得理不饶人,即使后来天契知道容江月偷藏了自己的仙骨以及强行使用幽幻芙蓉功,他是生气但却不曾真正恨他,心里总记得他对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好。
在我看来,容江月的每一次蜕变都是受这世俗***影响。
首先,从“记不住”到“不想忘”。
他知道自己姿容无双,他更知道世人对他之关注也大多因为他这姿容无双。从小到大,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一方面,他会觉得自己这般容颜,喜欢是理所应当的;可另一方面,他又会觉得,这些人这样喜欢着还真是厌烦无趣。他的洁身自好,实际上是他心里压根就瞧不起那些人。容江月曾说,其他人他都记不住。这并不是说,记住了就是喜欢了。而是能入他之眼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玄天契虽然最初也曾惊讶于他的容颜,一再避让使他觉得十分有趣,加之拒绝双修又激起了他的好胜心。表面上似乎是他以计谋诱骗天契,实际上在他虽求而不得但仍静静守候天契之时,他已经忘不了,更不想忘。如他所言,他想让天契在自己心里的印再深一些。这应是他第一次体会到铭记一人的感觉。
从“只求飞升”到“舍身救人”,再从“不知所求”到“唯求一人”。
由于使用幽幻芙蓉功未能事成致使他屡屡心神被扰,修为停滞不前,直至不灭境之战,关键时刻他竟然为护天契冲入结界抵挡真武破仙剑反噬的剑气。按照回归后的天契之言,他这是于己“百害而无一利”的“愚蠢”之举,但天生聪慧的容江月却偏偏这么做了。
是什么模糊了他的双眼?
当他继承了广蘅的仙君之位,他更是迷惑自己所求。但即使不知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但有一点他又是清楚的,他曾向天契承诺,无论强大也好,弱小也罢,都会保护天契。直至有了明确目标的他,恢复了往日的无边自信与飞扬神采。这时的他,不在乎自己的业报,也不在乎苍生福祉,他所在乎的唯有天契一人。
令自己陷入迷惑的是他,可令自己走出迷惑的也是他。
最终,从“非杀不可”到“舍身饲魔”。
在州之府一行之时,容江月曾坦然承认,他想杀清霄,为报父仇,为仙帝之位,更为玄天契。
但他却为了顾全大局,舍弃了这唯一一次击杀清霄的机会。其实他的这种顾全大局,有一部分固然是因为仙君的责任,但我想他的顾全大局与当时的炽阳还是有所不同,他更多的应是为了顾全天契的大局。再至桃林宴饮,他知天契为保三界必会不惜性命与魔尊一战。因此,他主动请缨听从天契之令前往人界。这是他第一次以下属之身将天契视作帝君。
这一举动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之前容江月无论是直呼天契之名,还是称其明圣师叔,亦或是真武帝君,其实在他心里,他始终只将天契当成他心中爱恋之人;而且,无论天契是否认可,他认为天契也应将自己视作心中爱恋之人。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两人是平等的,不会有高低上下之分,所以在行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时不时地做出“冒犯”之举,而天契也是极其包容,甚至是纵容的。他们之间这种“冒犯”与“纵容”,在其余五人身上都是看不到的。
而当他以“属下”一词称呼自己之时,这个称呼的转变就意味着为了此战,他宁愿暂舍“爱恋之人”的这个身份,同时也是清楚地向天契表示,无需顾虑他对天契的情意,只用将他当作其他属下一样安排部署,为其在前方杀敌。而在后来当他怒斥天契不该顾及自己生死而应先去仙界以保证对魔一战的最大胜率之时,也是印证了他的这一转变。最后人界之战,为保世俗凡人,他不惜以自身仙元吸引魔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界受影响的范围,同时也为天契与魔尊最后一战争取了时间。
他之前为爱争取有多极致,他此刻为爱舍弃就有多可贵。
那他这是从自私变成无私了吗?
不,他的心仍是自私的,但当自私的心爱到极致未尝就不能做到无私。
世人皆说,红尘万丈,一旦沉沦就万劫不复,又将***视作剧毒,一旦沾染便肝肠寸断。
所以我们修身养性,力求将自己身上的那些凡俗之气洗净;
所以我们不涉***,唯恐自己情毒入心而误了对苍生的慈悲大爱。
但红尘何其无辜,它孕育了万物的千姿百态,却并未规定世间的美丑善恶;
而***何其有罪,有人因情生恨,但亦有人为爱而活,是毒是药在于一念之间。
沉沦红尘,凡心不改;
不爱苍生,唯恋一人。
篇三:爱恋之路
容江月曾说,他年纪小,他吃亏。我是觉得这句话他说对了一半。年纪小是真的,吃亏就实在不知他吃亏在哪里了。且不说之前身为真武破仙剑的沈璧风和万年难遇的王者墨麒麟,就是魔尊、清霄和炽阳,在我看来,他们任何一人的杀伤力都比不上这位年纪最小的美人儿。因为只有在走他的线时,我是难受极了,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被破功。
殊色无双,西子捧心,笑靥羞桃花,蹙眉惹人怜。这轮江中之月的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对容颜之美的赞叹之词。我心中不由得暗自想着,这种美人不仅模糊了性别,恐怕不管对方是敌是友,都忍不下心来对他下狠手,不然就破坏了造物之美,真是罪过(嗯,再回想一下,好像唯独沈璧风除外)。我们有时候还真是很矛盾,明明都喜欢看美人,但若是看到一人被美色所迷,就会觉得这人真是肤浅,说得好像非要这位美人不仅皮囊美还要心灵美,这才不算肤浅。其实人与人相见,这第一眼都是皮囊色相,容颜绝丽再加上楚楚可怜,激发内心的保护欲,从而心生爱慕,这是多自然的事。容江月有句话问得好,若初见之时,他不是这般姿容而是“通体黝黑,满脸麻子”之人,玄天契会怎样。我是觉得当时天契的回答避重就轻。人是肯定会救,但绝不会“心口猛烈跳动”、不会“移不开眼”,更不会“脑中全是那才子佳人的话本”。
这容颜之美确实是容江月与生俱来的杀伤武器,但若说这是他最为厉害之处,我却不这样认为。真话与谎言,在是非观中是泾渭分明,但若摊上***一事,这就完全不同。无论是容江月所说的用心去编织一个谎言,还是玄天契所说的坦诚相待真心以对,我们并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各人观点不同而已。其实我倒觉得真话与谎言并不那么重要,动人心者其实是那一份与众不同。若他从不说谎却愿为一人而瞒骗众生,或是他从来满嘴谎话却愿为一人而吐露真言,虽说不一定会因为这一句真或是一句假就坠入疯狂爱恋之中,但却很难说自己一点都不心动。对于容江月而言,无论是他要求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还是水云宫禁地的细心呵护,他不仅让天契看到自己对他的好,而且让他清楚地知道这份好只对他一人。因此,无论他是言语刻薄,自私小气,还是得理不饶人,即使后来天契知道容江月偷藏了自己的仙骨以及强行使用幽幻芙蓉功,他是生气但却不曾真正恨他,心里总记得他对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好。
在我看来,容江月的每一次蜕变都是受这世俗***影响。
首先,从“记不住”到“不想忘”。
他知道自己姿容无双,他更知道世人对他之关注也大多因为他这姿容无双。从小到大,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一方面,他会觉得自己这般容颜,喜欢是理所应当的;可另一方面,他又会觉得,这些人这样喜欢着还真是厌烦无趣。他的洁身自好,实际上是他心里压根就瞧不起那些人。容江月曾说,其他人他都记不住。这并不是说,记住了就是喜欢了。而是能入他之眼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玄天契虽然最初也曾惊讶于他的容颜,一再避让使他觉得十分有趣,加之拒绝双修又激起了他的好胜心。表面上似乎是他以计谋诱骗天契,实际上在他虽求而不得但仍静静守候天契之时,他已经忘不了,更不想忘。如他所言,他想让天契在自己心里的印再深一些。这应是他第一次体会到铭记一人的感觉。
从“只求飞升”到“舍身救人”,再从“不知所求”到“唯求一人”。
由于使用幽幻芙蓉功未能事成致使他屡屡心神被扰,修为停滞不前,直至不灭境之战,关键时刻他竟然为护天契冲入结界抵挡真武破仙剑反噬的剑气。按照回归后的天契之言,他这是于己“百害而无一利”的“愚蠢”之举,但天生聪慧的容江月却偏偏这么做了。
是什么模糊了他的双眼?
当他继承了广蘅的仙君之位,他更是迷惑自己所求。但即使不知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但有一点他又是清楚的,他曾向天契承诺,无论强大也好,弱小也罢,都会保护天契。直至有了明确目标的他,恢复了往日的无边自信与飞扬神采。这时的他,不在乎自己的业报,也不在乎苍生福祉,他所在乎的唯有天契一人。
令自己陷入迷惑的是他,可令自己走出迷惑的也是他。
最终,从“非杀不可”到“舍身饲魔”。
在州之府一行之时,容江月曾坦然承认,他想杀清霄,为报父仇,为仙帝之位,更为玄天契。
但他却为了顾全大局,舍弃了这唯一一次击杀清霄的机会。其实他的这种顾全大局,有一部分固然是因为仙君的责任,但我想他的顾全大局与当时的炽阳还是有所不同,他更多的应是为了顾全天契的大局。再至桃林宴饮,他知天契为保三界必会不惜性命与魔尊一战。因此,他主动请缨听从天契之令前往人界。这是他第一次以下属之身将天契视作帝君。
这一举动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之前容江月无论是直呼天契之名,还是称其明圣师叔,亦或是真武帝君,其实在他心里,他始终只将天契当成他心中爱恋之人;而且,无论天契是否认可,他认为天契也应将自己视作心中爱恋之人。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两人是平等的,不会有高低上下之分,所以在行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时不时地做出“冒犯”之举,而天契也是极其包容,甚至是纵容的。他们之间这种“冒犯”与“纵容”,在其余五人身上都是看不到的。
而当他以“属下”一词称呼自己之时,这个称呼的转变就意味着为了此战,他宁愿暂舍“爱恋之人”的这个身份,同时也是清楚地向天契表示,无需顾虑他对天契的情意,只用将他当作其他属下一样安排部署,为其在前方杀敌。而在后来当他怒斥天契不该顾及自己生死而应先去仙界以保证对魔一战的最大胜率之时,也是印证了他的这一转变。最后人界之战,为保世俗凡人,他不惜以自身仙元吸引魔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界受影响的范围,同时也为天契与魔尊最后一战争取了时间。
他之前为爱争取有多极致,他此刻为爱舍弃就有多可贵。
那他这是从自私变成无私了吗?
不,他的心仍是自私的,但当自私的心爱到极致未尝就不能做到无私。
世人皆说,红尘万丈,一旦沉沦就万劫不复,又将***视作剧毒,一旦沾染便肝肠寸断。
所以我们修身养性,力求将自己身上的那些凡俗之气洗净;
所以我们不涉***,唯恐自己情毒入心而误了对苍生的慈悲大爱。
但红尘何其无辜,它孕育了万物的千姿百态,却并未规定世间的美丑善恶;
而***何其有罪,有人因情生恨,但亦有人为爱而活,是毒是药在于一念之间。
沉沦红尘,凡心不改;
不爱苍生,唯恋一人。
篇二:荣辱之路
若说沈璧风作为剑魂对真武有着不可抗拒的依附感与从属感,那么墨麒武作为妖界之主则有着与生俱来的王者霸气与征服之欲。
何为荣辱?从出生伊始,作为妖尊第五子,他的身份已是尊贵。可他不但是妖尊之子,却还是妖界万年难遇的墨麒麟,这无疑在他的尊贵之上又增添了旁人无法比拟的耀眼光环。
可他的这种荣耀不同于那些穷其一生力攀高峰之人所追逐的荣耀。因为麒武的荣耀并非他争来、求来,而是他生而有之且无法拒绝的。当然,既是生来就有,便也不会去想为何要拒绝。
作为王者,当然是应高高在上,俯视万民,征服四方,壮大妖界。
但偏偏是这只王者麒麟,不但被真武封印了六成功力,还要俯身为其坐骑,供其驱策。
于他而言,这是天大的耻辱。
因此,他愤怒,不服,撕咬。
在初见天契之时,麒武要强行骑他,以报当年被骑之耻。
同样,在天契后颈狠狠咬上一口,亦是为报当年被封印之辱。
以牙还牙,简单直接。
其实,不仅是对于王者,就算是普通凡人,被逼俯首与被人征服,都会觉耻辱。
只是作为王者,一直享受着无上的荣耀,突如其来的这种挫败所带来的耻辱感就要强烈多。
但麒武心中的荣辱,又似乎并非这么简单分明。
如果真武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单纯的征服者,那他倒是可以彻彻底底地憎恨他、报复他。
可是从麒武的言行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出他恨真武但同时又不允许别人伤害真武。
首先,他对真武是既惧且敬。
惧是源于被征服,敬是因为征服他的是真武,是纵横三界、所向披靡的战神。
可以说,这种令他咬牙切齿的“耻辱”实际上又使他倍感荣耀。
所以,当他得知真武被害跌落凡尘之时,他既有着可以报仇的畅快,但更涌出莫名的愤怒。
这种愤怒不单是因为真武而愤怒,或许还有那么一点不能允许曾经征服过他的人被别人打败。
作为王者,真武只能被麒武自己征服,除他以外,其他人若企图染指或是加害,麒武都会觉得这是对自身的***。
再者,他对真武是心怀感恩。墨麒麟确实是王者麒麟,但于他人而言,除了赞叹仰慕之外,更多的恐怕是在于他“天生认主,带来王者之气”为其主所能带来的利益。
令王者天生认主,这本身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悖论。
王者,本应在上,但天性认主又注定他必要为一人之下。他,不甘、不愿、更不服。
因此,他对真武即使敬畏非常,但仍是时不时发泄一下。
他发泄,因为他愤怒,但也委屈。
如果真武没那么强大,那该多好?那样他就可以打败他,征服他,断了这该死的认主天性。
如果真武是一个残暴凶狠之人,那该多好?那样他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恨着,不用念着想着。
可真武对他,不是囚禁,束缚,以攫取最大利益,而是管教、磨练,带他战场杀敌。
他桀骜不驯,一旦做错事,真武必会惩罚,但即使受罚,真武也是陪着他、守着他。
有惩、有罚,但也宠着、护着。
三千载的日夜相处,有教导、有惩罚、有宠护。在麒武看来,就是独一份。
更重要的是,对于他这个别人口中的“烫手山芋”,无论他闯了怎样的大祸,真武再如何惩罚,始终都不曾丢了他,不要他。
这样的惩罚再如何重,似乎都是宽容的。因为他认定了无论如何,真武都不会放弃他。
他忿恨着,也享受着。嘴上骂着仇,心里感着恩。是耻辱,亦是荣耀。
这看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我倒认为,这正是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无论他再愤怒再耻辱,真武对他的教养、宠护、恩情和荣耀,他都体会得到。
正因如此,当年仙魔大战降临,他阵前脱逃。在他看来,这只是他一次的任性。
他认定了真武一定会来找回自己,也应该来找回自己。就像之前做错事,真武会惩罚他,但绝不会放弃他。
麒武曾说,自己早已成年,只是心智未开。
心智如何能开,人要如何才能成长?是失败、挫折还是痛苦?
麒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应该是不灭境之战。
那一战,他第一次尝到了被人踩在脚下的滋味。那种滋味与被真武征服是绝然不同的。
是蔑视、是侮辱,是践踏。他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耻辱。
那一战,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王者之荣,是导致父君惨死,兄弟阋墙的原因。
他对大哥麒炎的背叛觉得可耻、愤怒,更是痛心,原来荣耀竟会令人泯灭亲情。
它来的时候,不容你拒绝;它走的时候,你无能为力。
曾有人言,“成长当中,悔恨会磨平我们灵魂中的棱角”。
当然,棱角是一个人的特色,是区别于他人的象征,若全被磨平,泯然众人,这是一种悲哀。
麒武的棱角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磨平,但在我看来,麒武的成长是因为失败、挫折和痛苦,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悔恨。
悔恨什么?
恨自己力量弱小,悔自己无所作为。
原来这些年他空享着尊贵的荣耀,却根本不具备捍卫这份荣耀的能力。
这一千年来他所做的,就是傻傻在妖界等着真武来找他,原来等的人早已被抽筋拔骨。
该承担之责,因为他的弱小而无法承担;
该守护之人,因为他的任性而跌落尘泥。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任性的后果。
其实可以看出,麒武即使在不灭境一役之后,虽有所成长,但有时仍免不了冲动和不顾后果。直至最后因邪祟入心,在妖魔之战中为避免妖界落入魔界之手,斩断通道,使妖界飘零在外。
那对于王者而言,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力量、智慧、权谋固然重要,但若无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觉醒,一切就都是空谈。
有了责任,就有了立场。尝过苦果,就吸取教训。
在我看来,对于麒武而言,这种觉醒比其它任何都重要。
我们可以说,他不断在犯错,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他一直在成长。
其实,如果能将每一次错误转化为自身的成长,这种错误就变得极其有价值。
当然若是错误过大甚至无法弥补,后果就是抱憾终生。
我猜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一直坚持不肯换心。
一方面,这是他不愿屈服于力量。明晰了自己的弱点,不惧不怕,并将弱点弥补,进而化作自己的优势。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一种宣誓。虽然“武”字封印已解,与他相伴三千载的真武也已转世为玄天契。可以说,他已没有了外在的束缚,可以随心而为。
但他宁愿选择被炎火灼烧六十年,此心不变。
荣耀,是光环,更是责任;
耻辱,是悔恨,更是教训。
王者之诺,不因束缚,不因天性;
宁愿身死,不负妖界,不忘君恩。
篇二:荣辱之路
若说沈璧风作为剑魂对真武有着不可抗拒的依附感与从属感,那么墨麒武作为妖界之主则有着与生俱来的王者霸气与征服之欲。
何为荣辱?从出生伊始,作为妖尊第五子,他的身份已是尊贵。可他不但是妖尊之子,却还是妖界万年难遇的墨麒麟,这无疑在他的尊贵之上又增添了旁人无法比拟的耀眼光环。
可他的这种荣耀不同于那些穷其一生力攀高峰之人所追逐的荣耀。因为麒武的荣耀并非他争来、求来,而是他生而有之且无法拒绝的。当然,既是生来就有,便也不会去想为何要拒绝。
作为王者,当然是应高高在上,俯视万民,征服四方,壮大妖界。
但偏偏是这只王者麒麟,不但被真武封印了六成功力,还要俯身为其坐骑,供其驱策。
于他而言,这是天大的耻辱。
因此,他愤怒,不服,撕咬。
在初见天契之时,麒武要强行骑他,以报当年被骑之耻。
同样,在天契后颈狠狠咬上一口,亦是为报当年被封印之辱。
以牙还牙,简单直接。
其实,不仅是对于王者,就算是普通凡人,被逼俯首与被人征服,都会觉耻辱。
只是作为王者,一直享受着无上的荣耀,突如其来的这种挫败所带来的耻辱感就要强烈多。
但麒武心中的荣辱,又似乎并非这么简单分明。
如果真武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单纯的征服者,那他倒是可以彻彻底底地憎恨他、报复他。
可是从麒武的言行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出他恨真武但同时又不允许别人伤害真武。
首先,他对真武是既惧且敬。
惧是源于被征服,敬是因为征服他的是真武,是纵横三界、所向披靡的战神。
可以说,这种令他咬牙切齿的“耻辱”实际上又使他倍感荣耀。
所以,当他得知真武被害跌落凡尘之时,他既有着可以报仇的畅快,但更涌出莫名的愤怒。
这种愤怒不单是因为真武而愤怒,或许还有那么一点不能允许曾经征服过他的人被别人打败。
作为王者,真武只能被麒武自己征服,除他以外,其他人若企图染指或是加害,麒武都会觉得这是对自身的***。
再者,他对真武是心怀感恩。墨麒麟确实是王者麒麟,但于他人而言,除了赞叹仰慕之外,更多的恐怕是在于他“天生认主,带来王者之气”为其主所能带来的利益。
令王者天生认主,这本身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悖论。
王者,本应在上,但天性认主又注定他必要为一人之下。他,不甘、不愿、更不服。
因此,他对真武即使敬畏非常,但仍是时不时发泄一下。
他发泄,因为他愤怒,但也委屈。
如果真武没那么强大,那该多好?那样他就可以打败他,征服他,断了这该死的认主天性。
如果真武是一个残暴凶狠之人,那该多好?那样他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恨着,不用念着想着。
可真武对他,不是囚禁,束缚,以攫取最大利益,而是管教、磨练,带他战场杀敌。
他桀骜不驯,一旦做错事,真武必会惩罚,但即使受罚,真武也是陪着他、守着他。
有惩、有罚,但也宠着、护着。
三千载的日夜相处,有教导、有惩罚、有宠护。在麒武看来,就是独一份。
更重要的是,对于他这个别人口中的“烫手山芋”,无论他闯了怎样的大祸,真武再如何惩罚,始终都不曾丢了他,不要他。
这样的惩罚再如何重,似乎都是宽容的。因为他认定了无论如何,真武都不会放弃他。
他忿恨着,也享受着。嘴上骂着仇,心里感着恩。是耻辱,亦是荣耀。
这看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我倒认为,这正是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无论他再愤怒再耻辱,真武对他的教养、宠护、恩情和荣耀,他都体会得到。
正因如此,当年仙魔大战降临,他阵前脱逃。在他看来,这只是他一次的任性。
他认定了真武一定会来找回自己,也应该来找回自己。就像之前做错事,真武会惩罚他,但绝不会放弃他。
麒武曾说,自己早已成年,只是心智未开。
心智如何能开,人要如何才能成长?是失败、挫折还是痛苦?
麒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应该是不灭境之战。
那一战,他第一次尝到了被人踩在脚下的滋味。那种滋味与被真武征服是绝然不同的。
是蔑视、是侮辱,是践踏。他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耻辱。
那一战,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王者之荣,是导致父君惨死,兄弟阋墙的原因。
他对大哥麒炎的背叛觉得可耻、愤怒,更是痛心,原来荣耀竟会令人泯灭亲情。
它来的时候,不容你拒绝;它走的时候,你无能为力。
曾有人言,“成长当中,悔恨会磨平我们灵魂中的棱角”。
当然,棱角是一个人的特色,是区别于他人的象征,若全被磨平,泯然众人,这是一种悲哀。
麒武的棱角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磨平,但在我看来,麒武的成长是因为失败、挫折和痛苦,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悔恨。
悔恨什么?
恨自己力量弱小,悔自己无所作为。
原来这些年他空享着尊贵的荣耀,却根本不具备捍卫这份荣耀的能力。
这一千年来他所做的,就是傻傻在妖界等着真武来找他,原来等的人早已被抽筋拔骨。
该承担之责,因为他的弱小而无法承担;
该守护之人,因为他的任性而跌落尘泥。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任性的后果。
其实可以看出,麒武即使在不灭境一役之后,虽有所成长,但有时仍免不了冲动和不顾后果。直至最后因邪祟入心,在妖魔之战中为避免妖界落入魔界之手,斩断通道,使妖界飘零在外。
那对于王者而言,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力量、智慧、权谋固然重要,但若无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觉醒,一切就都是空谈。
有了责任,就有了立场。尝过苦果,就吸取教训。
在我看来,对于麒武而言,这种觉醒比其它任何都重要。
我们可以说,他不断在犯错,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他一直在成长。
其实,如果能将每一次错误转化为自身的成长,这种错误就变得极其有价值。
当然若是错误过大甚至无法弥补,后果就是抱憾终生。
我猜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一直坚持不肯换心。
一方面,这是他不愿屈服于力量。明晰了自己的弱点,不惧不怕,并将弱点弥补,进而化作自己的优势。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一种宣誓。虽然“武”字封印已解,与他相伴三千载的真武也已转世为玄天契。可以说,他已没有了外在的束缚,可以随心而为。
但他宁愿选择被炎火灼烧六十年,此心不变。
荣耀,是光环,更是责任;
耻辱,是悔恨,更是教训。
王者之诺,不因束缚,不因天性;
宁愿身死,不负妖界,不忘君恩。
仙魔路中,玄天契从一界之君跌落凡尘,到重临仙界破道入魔,再仙魔融合杀返天庭,无论最后他是舍契机执守仙、魔、妖,亦或是顺天命飞升神界,这里的“至尊仙魔路”不仅是夺至尊或是修仙魔,而更重要的是展示一种历练与抉择。
或者说,在我看来,“至尊仙魔路”的关键在“路”之一字。而这条路,并非是指玄天契一人之路,而是各人行其道,历其劫,守其心,破其障,在阡陌纵横中凭借各自的信念、领悟以及蜕变,刻下属于自己那道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
篇一:剑之路
为什么从沈璧风开始?一,因为他话少;二,因为我喜欢。
他是谁?是剑,是魂,是魔,还是沈璧风?
首先,他是一把剑。是真武帝君以自身骨血淬炼而成,诛仙降魔威震三界。
这时的他,冠以真武之名,见剑如见真武,因为唯有真武才可驱使,唯有真武才配执他在手。
剑名真武,他亦被称真武,他所在之处,几乎代表着真武那无与匹敌的力量与威慑。
但即使他拥有令三界风云色变的杀伤力,即使他与真武有着与生俱来骨血羁绊。
他,并非真武。
他,信真武,这是肯定的。但,为何要信?
这个问题在真武于仙魔大战跌落之前,他不曾问,亦不会问。
就如同混沌初开,万籁俱寂,对第一眼望见的活物,依附着,跟随着。
信任,似乎是理所应当,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真武。
这种信任是懵懂的,不容置疑的,亦是隔绝一切外物,无道理可讲的。
意之所在,剑之所至。似乎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懵懂与隔绝于世的信任,是基于真武强大的力量庇护和意念引导,一旦力量消失、意念不存,这种信任又是极之脆弱。
就如同新生之儿,即使拥有独立个体,但却未形成独立意识,仅靠本能的依赖是经受不住外力长时间的冲击和源源不断的诱导。
因此,这时的真武破仙剑,虽不是一把冷器,但其实并非无坚不摧。
直至仙魔大战真武于阵前跌落,在经受魔焰二次炼就之时,剑魂破剑而出。
神剑沦为冷器,沈璧风现世。
这时的沈璧风,虽无道号,但剑魂附于肉身,他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
名字,是一种代号,但也是独立个体存于世间的象征。
独守凛雪峰,孤寂千载。
在我看来,这时的沈璧风最大的成就不是以极寒之气冰封魔性,而从以沈璧风之名存于世,以沈璧风之身现于世。
魂是真武之剑,但剑身不在,魂将安附?
名是真武之名,但真武无踪,名将何依?
独立之名、独立之身,既然存世、现世,之前的懵懂就会逐渐衍生出探究、疑惑、反思。
没了庇护,失了依附,自己因何存世,以何行之?
若找不到自己存世现世的理由,是无法独自在凛雪峰渡过千载岁月。
当他以“沈璧风”自称,这就是对自身的认可;
而当他领悟“以剑为心,心中唯剑”,这就是形成了自己的信念。
他的这种剑道应有两层含义:其一,剑心;其二,唯剑。
以剑为心,则无坚不摧;
心中唯剑,则无物可扰。
这种剑道是崇尚力量,不存善恶。或者应该说,这种道,是无所谓善与恶。
不会仗剑恃强、凌弱为恶,但亦不会行侠仗义、行善积德。
行之随性,则挡道者死。这是对真武力量尊崇的延续;
心无外物,则无惧背叛。这应是源于他对真武于仙魔大战一役的反思。
由此可见,他之剑道所秉持的是“力”与“意”的融合。
他心中不存善恶,但却有是非。
因此,在天契凛雪峰误入结界之时,他所说的两个“不配”,就反映出他的这种是否判断观。
其一,即使玄天契作为真武转世之身,但在他眼中,仅具身份而无实力,不配执剑;并且,转世之身,即使身怀紫皇仙骨,但若无真武之意念,亦不配执剑。
其二,他自己虽有神剑之威,剑势之强,在他人面前可以随性而为,凭意挥剑。但因为自身源于真武骨血,面对真武之时,他就会认为自己仍只是脱于剑身本体的一缕游魂,他所拥凌厉剑力的天生职责就是以真武之意念为依归。简言之,他认为自己仍是属于依附从属地位,不能够、也不应该与真武拥有同等的地位。
正是基于以上,在他看来,玄天契不是真武。
“差”和“不配”的玄天契可以称沈璧风为师尊;但回归后的真武却不可。
而他会因天契而剑心不稳,也正是因为他并未将天契视作真武。
但护真武,就必须护天契;
他的唯一就是真武,但天契的出现,似乎又打破了这种唯一。
这种守护和唯一让他在是与不是,保护唯一就必须打破唯一的矛盾中出现了。
天契回归真武之后,沈璧风坚持只唤他作真武,而天契却屡次提点于他,不必称他真武,可以叫明圣或玄天契。
这种称呼上的差异,看似普通平常,但实际上是天契对沈璧风独立身份和平等地位的肯定。
天契并不认为,沈璧风是依附于他,从属于他。他们可以从剑心不稳练至人剑合一,也可从意念有异修至心与剑皆不相负,但这种剑道不应以牺牲舍弃沈璧风独立平等的地位为代价。
因此,在我看来,玄天契与沈璧风在称呼差异上的这种坚持,其实是两人对起源、出身、使命是否影响一个人存于世间享有同等权利和资格所持不同观点的对弈。
而一旦认可了这种平等,最初身为剑魂之时的那种懵懂的、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信任,在丧失从属与依附地位之后,似乎就弱化了那曾经最为紧密的羁绊。但也只有这样,沈璧风一路的相护相伴,带着他眼中所见心中所守的唯一性,才真正意义上构筑积累起“剑”与“心”之间的信任。
从他起初要求的“心中唯剑”到后来理解天契的“若心中唯剑,则沈璧风从何而来”之言;
从“杀尽一切汝亲之人和一切亲汝之人”到“你护他,吾护你”;
从“世事变迁,人亦会变”到“世变,人变,吾心不变”;
从“心在何处,剑在何处”到“你在何处,吾在何处”。
只有当沈璧风从玄天契不似真武,到领悟他既是真武,又是玄天契,
当他们之间从无言不解到同心无言,从各自独立到平等相护,
从混沌之初所知所见者独他一人,到阅遍凡尘眼中心中仍唯他一人……
因此,在我看来,沈璧风的最大力量绝不仅仅是来自真武破仙剑的锋利与威慑,而是源于他所信守的这种唯一。
他纵有剑心不稳之时,也曾屡起杀戮之心,但也都是源于他所要坚守和保护的这种唯一性。
无论他曾经是谁,现在是谁,将来又会是谁,这种唯一,他从未丧失、舍弃、亦或是改变。
他所行之路,是逐渐让他认清自己是谁?
是剑、是魂、是魔,还是沈璧风。
同时,这心中唯一又是谁?
是真武、是帝君、是明圣、还是玄天契。
他们之间的这种唯一,是源于与生俱来的依附与从属,但这种羁绊虽是缘起,但亦是囚笼。
接受它、认可它、打破它,重铸它,直至最终成就“你在何处,吾在何处”的无言信任。
这种信任才是坚不可摧、不惧侵袭的最强力量。或许,也正是基于这种信任,即使天契飞升,仍将归真后的真武破仙剑留下,以护他想护之人。剑在何处,心在何处。
他是真武剑,诛仙斩魔,为他披荆斩棘扫除一切前行障碍;
他是剑之魂,以凛雪之冰抗魔焰之焚,蕴极寒之气,润暖意生机;
他更是沈壁风,与天契共叹山色秀美,聆听流水潺潺,同拥坤山萤光,卧看人间烟火。
人之信任可贵之处,不在于懵懂的追随与无知的盲从,而在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平等地位,有了更多选择,但依然毫不犹豫地相护、相伴、一生不变。
仙魔路中,玄天契从一界之君跌落凡尘,到重临仙界破道入魔,再仙魔融合杀返天庭,无论最后他是舍契机执守仙、魔、妖,亦或是顺天命飞升神界,这里的“至尊仙魔路”不仅是夺至尊或是修仙魔,而更重要的是展示一种历练与抉择。
或者说,在我看来,“至尊仙魔路”的关键在“路”之一字。而这条路,并非是指玄天契一人之路,而是各人行其道,历其劫,守其心,破其障,在阡陌纵横中凭借各自的信念、领悟以及蜕变,刻下属于自己那道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
篇一:剑之路
为什么从沈璧风开始?一,因为他话少;二,因为我喜欢。
他是谁?是剑,是魂,是魔,还是沈璧风?
首先,他是一把剑。是真武帝君以自身骨血淬炼而成,诛仙降魔威震三界。
这时的他,冠以真武之名,见剑如见真武,因为唯有真武才可驱使,唯有真武才配执他在手。
剑名真武,他亦被称真武,他所在之处,几乎代表着真武那无与匹敌的力量与威慑。
但即使他拥有令三界风云色变的杀伤力,即使他与真武有着与生俱来骨血羁绊。
他,并非真武。
他,信真武,这是肯定的。但,为何要信?
这个问题在真武于仙魔大战跌落之前,他不曾问,亦不会问。
就如同混沌初开,万籁俱寂,对第一眼望见的活物,依附着,跟随着。
信任,似乎是理所应当,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真武。
这种信任是懵懂的,不容置疑的,亦是隔绝一切外物,无道理可讲的。
意之所在,剑之所至。似乎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懵懂与隔绝于世的信任,是基于真武强大的力量庇护和意念引导,一旦力量消失、意念不存,这种信任又是极之脆弱。
就如同新生之儿,即使拥有独立个体,但却未形成独立意识,仅靠本能的依赖是经受不住外力长时间的冲击和源源不断的诱导。
因此,这时的真武破仙剑,虽不是一把冷器,但其实并非无坚不摧。
直至仙魔大战真武于阵前跌落,在经受魔焰二次炼就之时,剑魂破剑而出。
神剑沦为冷器,沈璧风现世。
这时的沈璧风,虽无道号,但剑魂附于肉身,他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
名字,是一种代号,但也是独立个体存于世间的象征。
独守凛雪峰,孤寂千载。
在我看来,这时的沈璧风最大的成就不是以极寒之气冰封魔性,而从以沈璧风之名存于世,以沈璧风之身现于世。
魂是真武之剑,但剑身不在,魂将安附?
名是真武之名,但真武无踪,名将何依?
独立之名、独立之身,既然存世、现世,之前的懵懂就会逐渐衍生出探究、疑惑、反思。
没了庇护,失了依附,自己因何存世,以何行之?
若找不到自己存世现世的理由,是无法独自在凛雪峰渡过千载岁月。
当他以“沈璧风”自称,这就是对自身的认可;
而当他领悟“以剑为心,心中唯剑”,这就是形成了自己的信念。
他的这种剑道应有两层含义:其一,剑心;其二,唯剑。
以剑为心,则无坚不摧;
心中唯剑,则无物可扰。
这种剑道是崇尚力量,不存善恶。或者应该说,这种道,是无所谓善与恶。
不会仗剑恃强、凌弱为恶,但亦不会行侠仗义、行善积德。
行之随性,则挡道者死。这是对真武力量尊崇的延续;
心无外物,则无惧背叛。这应是源于他对真武于仙魔大战一役的反思。
由此可见,他之剑道所秉持的是“力”与“意”的融合。
他心中不存善恶,但却有是非。
因此,在天契凛雪峰误入结界之时,他所说的两个“不配”,就反映出他的这种是否判断观。
其一,即使玄天契作为真武转世之身,但在他眼中,仅具身份而无实力,不配执剑;并且,转世之身,即使身怀紫皇仙骨,但若无真武之意念,亦不配执剑。
其二,他自己虽有神剑之威,剑势之强,在他人面前可以随性而为,凭意挥剑。但因为自身源于真武骨血,面对真武之时,他就会认为自己仍只是脱于剑身本体的一缕游魂,他所拥凌厉剑力的天生职责就是以真武之意念为依归。简言之,他认为自己仍是属于依附从属地位,不能够、也不应该与真武拥有同等的地位。
正是基于以上,在他看来,玄天契不是真武。
“差”和“不配”的玄天契可以称沈璧风为师尊;但回归后的真武却不可。
而他会因天契而剑心不稳,也正是因为他并未将天契视作真武。
但护真武,就必须护天契;
他的唯一就是真武,但天契的出现,似乎又打破了这种唯一。
这种守护和唯一让他在是与不是,保护唯一就必须打破唯一的矛盾中出现了。
天契回归真武之后,沈璧风坚持只唤他作真武,而天契却屡次提点于他,不必称他真武,可以叫明圣或玄天契。
这种称呼上的差异,看似普通平常,但实际上是天契对沈璧风独立身份和平等地位的肯定。
天契并不认为,沈璧风是依附于他,从属于他。他们可以从剑心不稳练至人剑合一,也可从意念有异修至心与剑皆不相负,但这种剑道不应以牺牲舍弃沈璧风独立平等的地位为代价。
因此,在我看来,玄天契与沈璧风在称呼差异上的这种坚持,其实是两人对起源、出身、使命是否影响一个人存于世间享有同等权利和资格所持不同观点的对弈。
而一旦认可了这种平等,最初身为剑魂之时的那种懵懂的、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信任,在丧失从属与依附地位之后,似乎就弱化了那曾经最为紧密的羁绊。但也只有这样,沈璧风一路的相护相伴,带着他眼中所见心中所守的唯一性,才真正意义上构筑积累起“剑”与“心”之间的信任。
从他起初要求的“心中唯剑”到后来理解天契的“若心中唯剑,则沈璧风从何而来”之言;
从“杀尽一切汝亲之人和一切亲汝之人”到“你护他,吾护你”;
从“世事变迁,人亦会变”到“世变,人变,吾心不变”;
从“心在何处,剑在何处”到“你在何处,吾在何处”。
只有当沈璧风从玄天契不似真武,到领悟他既是真武,又是玄天契,
当他们之间从无言不解到同心无言,从各自独立到平等相护,
从混沌之初所知所见者独他一人,到阅遍凡尘眼中心中仍唯他一人……
因此,在我看来,沈璧风的最大力量绝不仅仅是来自真武破仙剑的锋利与威慑,而是源于他所信守的这种唯一。
他纵有剑心不稳之时,也曾屡起杀戮之心,但也都是源于他所要坚守和保护的这种唯一性。
无论他曾经是谁,现在是谁,将来又会是谁,这种唯一,他从未丧失、舍弃、亦或是改变。
他所行之路,是逐渐让他认清自己是谁?
是剑、是魂、是魔,还是沈璧风。
同时,这心中唯一又是谁?
是真武、是帝君、是明圣、还是玄天契。
他们之间的这种唯一,是源于与生俱来的依附与从属,但这种羁绊虽是缘起,但亦是囚笼。
接受它、认可它、打破它,重铸它,直至最终成就“你在何处,吾在何处”的无言信任。
这种信任才是坚不可摧、不惧侵袭的最强力量。或许,也正是基于这种信任,即使天契飞升,仍将归真后的真武破仙剑留下,以护他想护之人。剑在何处,心在何处。
他是真武剑,诛仙斩魔,为他披荆斩棘扫除一切前行障碍;
他是剑之魂,以凛雪之冰抗魔焰之焚,蕴极寒之气,润暖意生机;
他更是沈壁风,与天契共叹山色秀美,聆听流水潺潺,同拥坤山萤光,卧看人间烟火。
人之信任可贵之处,不在于懵懂的追随与无知的盲从,而在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平等地位,有了更多选择,但依然毫不犹豫地相护、相伴、一生不变。
回复 @淮书生 咦咦这样吗……
那趁机表白下作者,你笔下的受是我最喜欢的类型!没有什么比强受被压更美妙的了嘿嘿嘿!(邪恶
怨念大哥只有抱抱和牵小手……大哥的福利太少了啊啊心疼。
清霄的各种be好顶赞,特别是he!作者真是……别出心裁!
走上歪路拉不回来的妖艳尊上以及冰山忠犬呆萌剑怕是包揽了全场最悲催人物第一第二。走其他线每次都要虐一把啊!小麒麟屈就第三,好赖还活着呢,活着才有dps啊!虽然戏份少,相信以后有机会杀出来的。
开始萌上万大哥没有底线的宠溺包容,然后被清霄的执着吸引,最后发现龙战才是天命……
所有线走完看完番外后发觉龙战和天契真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其他攻都一直追随着天契,但唯有龙战是走在天契身前,唯有他才镇得住天契。难怪龙战线是te。
最初相遇的因,延续三万年的缘,即使飞升神界也斩不断他们的因缘。此后千千万万年,龙战和天契将会永远角逐下去吧。
有点遗憾的是结局太短,虽然知道他们性格一个刚强一个洒脱,行动果决不似凡人纠结小情小爱。但总是希望多点糖的……orz
攻君们都有不同的魅力,游戏真的很棒,准备去玩子孙辈们的故事啦哈哈哈。
爱你比心~
回复 @淮书生 咦咦这样吗……
那趁机表白下作者,你笔下的受是我最喜欢的类型!没有什么比强受被压更美妙的了嘿嘿嘿!(邪恶
怨念大哥只有抱抱和牵小手……大哥的福利太少了啊啊心疼。
清霄的各种be好顶赞,特别是he!作者真是……别出心裁!
走上歪路拉不回来的妖艳尊上以及冰山忠犬呆萌剑怕是包揽了全场最悲催人物第一第二。走其他线每次都要虐一把啊!小麒麟屈就第三,好赖还活着呢,活着才有dps啊!虽然戏份少,相信以后有机会杀出来的。
开始萌上万大哥没有底线的宠溺包容,然后被清霄的执着吸引,最后发现龙战才是天命……
所有线走完看完番外后发觉龙战和天契真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其他攻都一直追随着天契,但唯有龙战是走在天契身前,唯有他才镇得住天契。难怪龙战线是te。
最初相遇的因,延续三万年的缘,即使飞升神界也斩不断他们的因缘。此后千千万万年,龙战和天契将会永远角逐下去吧。
有点遗憾的是结局太短,虽然知道他们性格一个刚强一个洒脱,行动果决不似凡人纠结小情小爱。但总是希望多点糖的……orz
攻君们都有不同的魅力,游戏真的很棒,准备去玩子孙辈们的故事啦哈哈哈。
爱你比心~
举报详细说明(选填)
/200
本作品由
制作,尚未经过审核,请勿传播。作品不能赠送鲜花,若作品内存在敏感内容,请及时举报。
本作品正在申请完结,为避免伪完结影响玩家体验,请您根据作品真实情况,做出判断。
您认为《一入仙途之至尊仙魔路》
完结了
未完结 (请说明原因)
* 您的判断将影响作品是否能从连载状态变为完结状态,投票后不可更改,请您认真选择。
提交这里空空如也,快来抢先当第1位
您的账号当前登录数量超出限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请先完成以下验证: